(國際商會中國國家委員會市場營銷與廣告委員會正式成立)
潘剛表示,未來委員會的工作計劃有四大具體構想:通過創新工作方法,加強國際合作,配置全球營銷資源,塑造中國品牌;協調、組織中國企業合理利用境外營銷資源更好地體現中國國家形象;培育國際營銷思維,努力整合全球資源,逐步搭建合作平臺,促成務實國際市場合作;全面參與國際市場營銷和廣告規則的制定,提高中國企業話語權,維護中國企業利益。
(伊利集團董事長潘剛當選國際商會中國國家委員會市場營銷與廣告委員會首任主席)
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以及第一大貿易國,中國的全球影響力正在穩步提升,中國企業“走出去”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步伐持續加速。制定科學合理的國際市場規則、倡導維護公平正當的國際市場秩序,更多地傳遞中國主張、貢獻中國智慧已經成為重要課題。
“不少中國企業已經‘走出去’‘走進去’,但能夠通過良好的品牌運營‘走上去’的企業并不多。”北京工商大學商學院教授張景云表示,在對制約我國企業國際經營因素的一項調查中發現,超過半數的企業受制于法律與貿易壁壘,不適應當地的法律與規則,這成為制約企業國際化的最大阻礙;品牌的影響力是第二大制約因素;其他因素還包括人力、語言文化等。
潘剛表示,“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讓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感到了“市場走出去、營銷走出去、品牌走出去”的緊迫性,也感到了在國際廣告與營銷領域擁有話語權的重要性。
在中國品牌“營銷走出去”上,伊利積極實施“全球織網”戰略,在國際市場營銷和廣告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可供國內企業借鑒的經驗。
國際化和創新是伊利打造中國品牌的兩個“輪子”之一。在國際化進程中,伊利通過一系列國際平臺迅速積累了全球知名度和美譽度:先后牽手2008年北京奧運會和2010年上海世博會,成為國內唯一一家提供乳制品的企業;2012年,伊利成為中國體育代表團征戰倫敦奧運會的營養源動力;2015意大利米蘭世博會上,金典有機奶和培蘭應邀亮相世博會官方乳制品日,成為唯一中國乳制品品牌。
市場和品牌的全球化縮短了伊利和國際消費者的距離,讓越來越多的世界級合作伙伴與伊利牽手。伊利多次成功攜手《變形金剛》《復仇者聯盟》《美國隊長》等好萊塢大片,在國際上創造了若干次“現象級”市場營銷,成為中國企業“營銷走出去”的引領者,積累了豐富的國際市場營銷和廣告經驗。
如今,伊利是中國乳業行業中規模最大、產品線最全的企業,也是目前唯一一家蟬聯全球乳業10強的亞洲乳企。2016年,在全球知名傳播服務集團WPP推出的2016年度Brandz最具價值中國品牌100強榜單中,伊利集團以62.35億美元的品牌價值,蟬聯食品類排行榜第一,品牌價值和去年同期相比提升了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