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叫“蟲草” 傻傻分不清楚
所謂的蟲草,是指包含冬蟲夏草在內的廣義的蟲草屬真菌的總稱。蟲草的品種基本上是以其有性代代的形狀特征、寄主、地名、人名而取名的,所以蟲草屬的各個種名就是各單一蟲草真菌的稱號,現已發現的蟲草有400多種。
而冬蟲夏草,是指冬蟲夏草菌的子實體與僵蟲菌核(幼蟲尸體)構成的復合體,是一種物質。正所謂“冬季蟲,夏天草”,這種寄生于高山草甸中的蝠蛾幼蟲,在適合的條件下,夏日會由僵蟲頭端抽生出長棒狀的子座,幼蟲的尸體以及這種子座共同形成了完好的“冬蟲夏草”。
冬蟲夏草僅散布在我國青藏高原地區的西藏、青海、四川、云南、甘肅五省區,以及不丹、印度、尼泊爾的喜馬拉雅山南麓的部分地區。
綜上所述,蟲草本來和冬蟲夏草并不是指代一種物質,或許能夠說,蟲草的概念是廣義的,而冬蟲夏草的概念則是狹義的。
據央視《焦點訪談》22日報導,現在在職業界,卻有多家公司混雜了冬蟲夏草的成分。報導中稱“記者查詢發現,在天然冬蟲夏草越來越少的情況下,市場上卻呈現了許多叫做蟲草的衍生商品,像蟲草王、蟲草菌絲體膠囊、復方蟲草口服液、復方蟲草補腎口服液、蟲草菌絲體口服液等等,它們都以不一樣的辦法與冬蟲夏草成品相混雜”,不少公司也因而被點名。
比如,報導中稱“今日牌蟲草菌絲體口服液,商品外包裝上就注明是以蟲草頭孢菌粉為質料,但中科院微生物所研究員姚一建表明:‘蟲草頭孢菌粉跟天然的冬蟲夏草分離出來的菌種是不一樣的物種,它跟冬蟲夏草沒有聯絡,不是冬蟲夏草菌自身’。”
相同偷換概念的公司還有天獅牌蟲草菌絲體膠囊,商家聲稱此品曾接連幾年榮獲中國保健品公信力商品,而且許諾確保正品。可是姚一建稱,依據試驗室查驗的成果,這種商品所含的物質叫做彎頸霉,與冬蟲夏草是不一樣的物種。
“人工培養”不等于“天然野生”
盡人皆知,物以稀為貴。“天然”、“野生”的商品因其成長周期性和不可復制性總是要比人工培養的商品報價昂貴,更別說是稀有的冬蟲夏草資本。
中科院微生物所真菌學國家重點試驗室魏江春院士介紹:“冬蟲夏草能夠人工繁殖人工培養,可是到現在為止還在試驗室的試驗期間。”這意味著,冬蟲夏草當前只要野生的。而野生的冬蟲夏草,報價一向高居不下。
據《廣州日報》報導,“今年8月份西寧地區市場查詢,標準為900條的蟲草報價平均每斤在14.5萬元擺布;標準為1500條的蟲草報價每斤在8.5萬元擺布;標準為2000條的蟲草報價每斤在7.2萬元擺布。”盡管比較前史同期有所降幅,可是因為遭到散布地域以及長時間過度采挖的影響,其天然產值依然一年比一年變得有限,因而天然的冬蟲夏草報價全體上仍是水漲船高。
有報導指出,“冬蟲夏草菌絲體則是指從天然的冬蟲夏草分離出來的菌種,通過人工辦法、工廠化出產的辦法培養出來的菌絲體。”由此可見,冬蟲夏草菌絲體是人工培養而成。
依據媒體查詢,“在某購物網上查找發現,稱作冬蟲夏草菌絲體的商品有600多件,其中最便宜的5.9元,最貴的則賣19800元,它們都自稱是以冬蟲夏草菌絲體為質料。”
中國消費者協會律師團團長邱寶昌稱:“冬蟲夏草菌絲體,當前不能夠直接獲取,是人工培養的,而許多宣傳傍邊,并沒有通知消費者是人工培養的,讓許多的消費者誤認為是天然的,是真實的冬蟲夏草的菌絲體。”
如此一來,被混雜了概念的消費者,很有可能是用買“野生天然”的代價和心態購買了“人工培養”的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