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藥店以ATM機出售奶粉的形式“雷聲大、雨點小”,最終徹底夭亡。記者近來造訪商場發現,這些藥店的奶粉主動售貨機現已撤離。
記者近來造訪了此前第一批試點出售奶粉的5家藥店。永安堂燈市口店是該形式推出伊始被以為出售最佳的藥店,但記者發現,原先在這里的幾排主動售賣機展柜已不見蹤影;在金象大藥房西四北店,記者發現,原先放的奶粉售賣機也已不見蹤影,作業人員說:“早就不賣了,早撤了。”記者造訪其他3家試點藥店,狀況都是如此。
去年10月,商務部發布《關于做好嬰幼兒配方乳粉質量安全有關作業的告訴》后,在中國國際貿易學會國際品牌管理中間(下稱“品牌中間”)主導下,包含三元、蒙牛、伊利、雅士利等11個品牌的嬰幼兒配方奶粉開端在北京5家藥店以ATM機的方法自助售賣。
這種售賣方法是,花費者首先要拿掃碼槍對準貨柜內想采購的奶粉罐,掃描專門貼在外包裝上的二維碼,然后刷卡付出或微信付出,不承受現金交割。按照開始的想象,奶粉主動售貨機本年要在北京20家藥店進行試點,并在此基礎上推行到全國100個花費才能較強的城市,完結1萬家藥店的投進。其時品牌中間主任許京曾表明,這種方法藥店不收奶粉公司進店費、場所房錢,減少了傳統途徑的許多經銷商環節。按此道理藥店奶粉報價應該降到最低將實惠讓利給花費者,但實際上,許多商品的報價比電商高,有的乃至高出30%以上。
采購程序繁瑣,報價昂揚,又無法供給一站式效勞,奶粉進藥店現已在實際層面遇冷。據品牌中間本年3月底發布的數據,全國幾千家藥店開端售賣嬰幼兒配方奶粉,但藥店一個月只賣出六七罐的狀況較為普遍。
本來早在本年6月,一切奶粉就撤出了上述售賣機,最近連售賣機也徹底退出了藥店。
>>有關
業內專家和公司都不看好藥店途徑
關于奶粉進藥店的形式,此前包含王丁棉等在內的眾多乳業知名專家均不看好。他們以為,真實的奶粉質量問題基本上都出如今源頭上,而非出售途徑,而目前我國藥店出售的奶粉報價上無任何優勢,花費者很難認可藥店奶粉就更有保證,何況藥店也有出售假藥的行動。這種形式歸于頭痛醫腳,開錯了藥方。
本來,就連參加進藥店出售的試點奶粉公司也并非徹底看好這種形式,某公司有關負責人就向記者表明,公司只不過是拿出部分商品合作一下。
此前許京承受采訪時表明,本年6月底7月初,奶粉會以專柜出售的形式重新進藥店。但記者近來在這些藥店也并未發現有奶粉專柜。對此許京昨日表明,11月,各省市就奶粉進藥店在南京召開了總結會,的確談到了艱難,估計春節后可能有新的奶粉進藥店行動出臺,“咱們正準備嘗試新的出售方法,有關部門也正在協商下一階段的推動作業”。
既然藥店這種途徑花費者、公司都不配合,何況沒有這種途徑也并不會給花費者帶來不方便,那么為何還要持續推行?許京昨日沒有表態。業內人士看來,在贏利太低藥店沒有出售動力、專業出售人員缺少的狀況下,藥店賣奶粉怎么完成新的形式有待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