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是否如網上所說的相同呢?中國青年報記者致電河南省新鄉市畜牧局求證此事。該市畜牧局回答稱,了解該工作后,1月11日,他們敏捷成立了查詢組,前往事發地查詢具體狀況。
新鄉市畜牧局有關負責人通知記者,網上所傳圖像的事發地是位于新鄉市牧野區的綠瑩奶業農人專業合作社奶牛小區,這兒集合著26戶養牛專業戶,有1000多頭牛的飼養規劃。
經查詢,該合作社每天約有6.5噸的產值,收奶公司只能消化5.9噸,的確呈現了滯銷狀況。不過,這兒并非像網上盛傳的“農戶將多余的鮮牛奶用來澆地”,也絕不是“1天倒掉1噸”。
“剩下的牛奶將由奶農按各自的產奶量巨細收回去再利用,奶農通常以零售或飼喂犢牛等方法自行處理有些生鮮乳,直接倒鮮牛奶的狀況少之又少。”該負責人說,通常只要在遇到氣溫偏高或賣不掉、時間長牛奶蛻變時才會倒掉。平常,每天會倒掉約20公斤擺布的過期奶(包括病牛產的不合格奶)。
經過與新鄉市綠瑩奶業農人專業合作社司理宋全祥溝通和實地檢查,新鄉市畜牧局了解到,1月9日,在該合作社擠奶時期,有兩名河南本地媒體記者來采訪。當記者在牛場及擠奶廳進行采訪攝影時,有些奶農心情對比激動,開端在擠奶廳倒奶,讓記者攝影,后又到附近麥地倒奶讓記者攝影。當天倒奶40公斤擺布。
“廠家每天只收5.9噸牛奶,多給他們送一點也得拉回來。咱們家每天出產牛奶600斤擺布,自從廠家收買量削減今后,一有些牛奶要自個處理。喝又喝不完,咱們就以每斤0.5元、0.8元的報價賣給養豬場,讓豬娃喝牛奶。”一名不肯泄漏名字的奶農說。
“倒奶工作是真實的,但數量不大。”一位奶農說。“咱們先給小牛喝,喝不完就以每斤幾毛錢的報價賣給養豬的,真實沒人要再倒。”本地奶農說,除非是過期了,不然怎樣舍得直接倒掉,“澆麥子會給燒死吧,橫豎我之前澆樹都不可”。
據一位奶農講,“網上音訊發出后,廠家就把咱們的奶悉數收買走了”。
“鮮牛奶滯銷狀況現已持續近一年,在近期惡化,這次工作是進口奶粉帶來的沖擊。作為主管部分,咱們感到適當急切。”新鄉市畜牧局副局長宋貽亮通知記者,新西蘭、澳大利亞都有天然草場,質料本錢低,撤銷關稅鋪開進口后,必定對國內市場形成沖擊。
據農業部發布的數據,自2014年2月開端,生鮮乳報價接連10個月跌落,同比降低6.1%。這是鋪開進口后帶來的直接影響。“進口奶粉每噸1.8萬元,而出產1噸奶粉需求9噸鮮牛奶,折算一下,1噸進口的鮮牛奶本錢也就不到2000元。而當前國內1噸鮮牛奶的本錢要抵達3500元,奶企收買完也許接近4000元,基本是前者的兩倍。”宋貽亮說,在這種狀況下,奶企必定會挑選用進口奶做質料。
針對近期以來生鮮乳報價走低、單個小區商品滯銷的狀況,新鄉市畜牧局曾多次約見三元、伊利、蒙牛等乳制品加工公司有關負責人和諧生鮮乳出售疑問。接下來,該市畜牧局將積極和諧生鮮乳產銷聯系,指導奶牛飼養場戶科學安排出產,引導加工公司和奶農同舟共濟,共渡難關。
據了解,除新鄉市以外,河南省內不少牛奶產區都呈現滯銷,奶農們覺得生意越來越難做,焦作、濟源等地的一些奶農表明,他們每天剩下的鮮奶最多時能有數百公斤,1斤0.5元也沒人買,只能倒掉。
記者在網上查找發現,奶農倒奶工作并不是首次發作。上一年年底至今,青海、山東、廣東、河北等地均呈現牛奶滯銷狀況,新鮮牛奶“喂豬澆地”、“倒奶殺牛”等狀況時有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