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c:/users/lenovo/appdata/roaming/360se6/User Data/temp/W020150317269350941724.jpg)
這次停牌,間隔上海梅林董事局“大洗牌”不到一周之久。商場音訊稱,這次光亮集團旗下兩大上市公司先后停牌,或與上海牛奶集團有限公司(下稱“牛奶集團”)的財物拆分與寫入有關。挨近光亮集團的人士通知年代周報記者,牛奶集團旗下財物或將分成兩部分,別離寫入上海梅林與光亮乳業兩大上市渠道,“與牛奶有關的事務寫入光亮乳業,與牛肉有關的則寫入上海梅林”。
就上述事宜,年代周報記者采訪光亮集團新聞發言人潘建軍,對方并未給予否定,只表示兩家公司正在謀劃嚴重事項,不方便泄漏細節。盡管潘建軍三緘其口,但仍然引發商場對光亮集團混合所有制變革的預期。此前的3月3日,光亮集團高層曾泄漏,光亮集團可能變成上海首批經過國資活動渠道進行混合所有制變革的企業。
8名董事7名新人
3月6日,上海梅林董事局人員大洗牌,新當選的8位董事中有7位是新人。
馬勇健當選為公司第七屆董事會董事長(法定代表人),聘任沈偉平為總裁。關于這一無窮人事變動,潘建軍向年代周報記者解說:“董事局洗牌歸于正常的人事變動。”
上述音訊人士向年代周報記者發表,上海梅林董事局成員的洗牌與光亮集團變革息息有關,“牛奶集團的事務將分拆寫入到上海梅林和光亮乳業,牛奶事務給光亮乳業,牛肉有關的事務歸上海梅林,而沈偉平的就任即是為謀劃上海梅林財物重組”。
誠然,光亮集團將上海梅林的人事大洗牌解說為正常的人事變動。不過,光亮乳業股價在3月6日上漲4.64%,并在正午時分宣告停牌。
事實上,除了人事洗牌,上海梅林和光亮乳業的工商登記材料也在近期進行修正。工商材料顯現,3月6日,上海梅林的注冊資本由本來的6.23億變為9.38億,新增3.15億。光亮乳業也在本年1月5日改變了注冊資本,由本來的12.2449億削減至12.2446億,幅度為3萬元。
“上海梅林和光亮乳業的改變與傳聞中的牛奶集團的財物寫入密切有關,此舉具有多贏效應。盡管光亮集團否定,但種種跡象現已表明牛奶集團有關財物將寫入兩個渠道,上海梅林的肉制品事務將拓寬至牛羊肉,以應對傳統肉制品的競賽。”財經評論員宋清輝通知年代周報記者。
一直以來,上海梅林承擔著光亮集團肉類事務運作渠道的重擔。早在2011 年,上海梅林就經過定增收買了光亮集團旗下的歸納食品事務財物,隨后主營事務由罐頭產品的加工、銷售以及生豬屠宰,擴展至歸納食品制造與食品分銷,變成光亮集團的歸納食品事務渠道。
2012 年 8 月,上海梅林在產業鏈上再次進行了拓寬,收買了蘇食集團肉類事務財物,生豬屠宰加工及肉制品銷售事務整體規模進一步擴大。
即便規模擴大,2014年前三季度,上海梅林營收為80.83億元,而其主要競賽對手雙匯發展的營收達331億元,超出前者近3倍。同期,上海梅林凈利為1.12億元,同比增長11.14%,每股收益為0.136元。
盡管凈利潤同比小幅上漲,但受傳統肉制品行業沖擊,上海梅林的盈利情況也令人堪憂。
民生證券研報顯現,當前上海梅林凈利率只有 1.6%,ROE 僅為 8%, 而其競賽對手雙匯發展凈利率達到 8%,ROE高達 30%。
新總裁沈偉平
在一片猜測當中,牛奶集團的財物如何分拆變成大家關注的核心。
牛奶集團成立于1997年6月,注冊資本8億元,法人為沈偉平,股東為光亮集團。此外,沈偉平此前亦擔任牛奶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沈總自3月6日被任命為上海梅林總裁后,不再擔任牛奶集團的有關職位。”潘建軍通知年代周報記者。
沈偉平的調任,似乎在另一個層面印證著牛奶集團的拆分已成定局的傳言。值得注意的是,牛奶集團曾是光亮乳業的第一大股東,兩者事務存在部分交叉,不可避免發生競賽。
2014年8月,牛奶集團便宣告將所持有的光亮乳業全部股權,無償劃轉到光亮集團名下。這場表面上看起來像光亮集團理順子公司事務關系的變革,實質上卻在另一個側面彰顯了光亮集團的變革決心。
光亮集團總裁曹樹民曾在公開場合表示,光亮乳業奶源主要由自建牧場以及牛奶集團供應,不過兩家提供的所有原奶只占光亮乳業需求量的三成,仍有七成的缺口。因此,提高光亮乳業奶源中自有奶源比例,變成光亮集團的下一步目標。
而由于商場奶源存在安全隱患等一系列問題,提高光亮乳業自有奶源比例的任務落在牛奶集團身上。
沈偉平之前對牛奶集團,有著自己一整套嚴密的規劃。沈曾在公開場合表示,牛奶集團將計劃單獨上市,不會與光亮乳業合并。年代周報記者就上述疑問致電和短信沈偉平,截至發稿仍未獲回復。
據多名挨近光亮集團的人士向年代周報記者泄漏,2003年才進入牛奶集團的沈偉平,所學專業是數學與計算機,當過高中老師、鋼管廠廠長、東旺總公司老總。2003年,牛奶集團僅有3億元銷售額和400萬元利潤。
彼時,沈接管牛奶集團,并不被外界看好,缺乏有關養殖從業經驗變成外界詬病的焦點。
就任后的沈偉平,帶領牛奶集團進行二次創業,果斷確立了“以畜牧業為主業,食品連鎖、畜牧機械為配套業,商業房產、商貿、對外投資為支撐業”的經營思路。
至如今調任,牛奶集團的銷售規模達到77億元,利潤達到2.85億元,別離為十年前的25.6倍和71.25倍。
關于牛奶集團,沈偉平曾在公開場合表示:“2013年下半年我們開始醞釀重組光亮牧業,未來牛奶集團的變革將從法人治理機構、股權多元化和經營體制三方面進行。”
在沈偉平看來,光亮牧業的核心是圍繞牛來做文章,“我們將圍繞牛的五個板塊,按繁育育種、飼料、小公牛、畜牧機械和技術支撐來做。預計2014的凈利潤可以達到1億,2015年目標 20億,有關產業鏈形成的規模是80億元”。
事實上,沈偉平在提出這一目標后僅一年,光亮集團變成了上海國資變革的重點。自然而然,他規劃中的重組光亮牧業,也或許不得不終止。
關于沈偉平,潘建軍向年代周報記者如此評價:“沈總在牛奶集團管理期間業績不錯,在牧業奶牛養殖及有關產業鏈方面花了很大精力,尤其是牧場建設、食品加工,以及技術的研發上作出了一定成效,完善了牛奶集團奶牛養殖及有關的產業鏈。”
光亮集團的變革大棋局
比起旗下公司的財物重組,光亮集團混改則更為引人矚目。尤其是光亮集團將股份劃撥到上海市國資委活動渠道,業內人士紛紛認為光亮集團將變成上海國企混改的試點。
關于有關猜測,潘建軍澄清說:“混改不會出現在光亮集團層面,而主要經過光亮旗下部分二級或三級子公司財物證券化來實現,未來集團會將非證券化財物陸續寫入上市渠道,不排除引入戰略投資者。”
事實上,圍繞光亮集團的變革在2014年3月便已提出。“變革將遵循‘5+1’思路,‘5’代表商場化、國際化、專業化、證券化和規范化,‘1’指人才的引進和培養。”潘建軍如是向年代周報記者描述光亮集團變革的路徑。
就中長期規劃而言,光亮集團目標是變成上海5–8家跨國經營的大集團之一。在這一大目標之下,光亮集團初步目標是在2015年國際化經營指數達到25%,經營性財物證券化率超過50%。
另外,光亮集團在同期要實現主營事務收入占總收入的比重達80%,主營事務利潤占總利潤的80%,混合所有制占比達80%,進入世界500強。
以上目標均將經過“5+1”變革思路來實現,“光亮集團核心財物整體上市很難,當前財物證券化主要包括把現已并購的海外企業實現證券化、利用光亮旗下上市渠道實現財物證券化。”潘建軍說。
為達到集團國際化率提高至25%的目標,光亮集團陸續并購了新西蘭新萊特乳業公司、澳大利亞馬納森食品公司、英國維多麥(weetabix)食品公司和法國迪瓦葡萄酒公司。
其中,新萊特乳業已于2013年在新西蘭證券交易所主板成功上市。
“財物證券化的目標是50%,不是就證券化而證券化,而是利用優質的商場資源讓海外并購的企業盡快上市,新萊特的這種方式如果成功的話,將會被復制到其他產業鏈,加快海外上市步伐。”潘建軍說。
年代周報記者還從挨近光亮集團的人士處獲得信息,馬納森食品公司也將在本年實現上市,屆時,光亮集團將再添一個海外上市渠道。此外,光亮集團旗下農工商房產借道海博股份上市的事宜,已進入審計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