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民日報評論刊發“‘消費者教育’給食品安全更多保障”一文,特別針對深圳市市場監管局龍華分局舉辦的向龍華區中小學捐贈消費教育讀本活動點評點贊。評論文章指出,食品安全社會共治,消費者教育必不可少,它不僅可以使消費者擁有正確的食品知識,做出有利于健康的消費選擇,還可以對生產者形成倒逼,推動市場提供消費者真正需要的安全健康食品。
在人民日報評論文章中,深圳市市場監管局龍華分局的“消費讀本進校園活動”,被特別稱贊。龍華新區的“消費讀本進校園活動”是由深圳市市場監管局龍華分局、龍華新區公共事業局,龍華新區教育管理辦、晶報共同舉辦,龍華新區管委會主任陳清、副主任胡曉清也出席 了該活動。此活動中,深圳市市場監管局龍華分局向龍華新區60多所中小學共2591個班級,捐贈近兩萬冊消費教育讀本,作為中小學生課外讀本。這些教育讀本是深圳市市場監管局龍華分局組織專業團隊編撰,包括《預包裝食品消費常識》、《進口食品消費常識》、《紡織品消費常識》。為了能夠讓孩子深入淺出的了解這些消費安全內容,深圳市市場監管局龍華分局聯手晶報,在龍華新區公共事業局,龍華新區教育管理辦的支持下,共同舉辦了消費讀本進校園知識競賽,來自龍華新區近30所小學三至六年級的學生參與了知識競賽。
一直在現場觀摩的大浪實驗學校的羅校長介紹稱,學校已將“消費教育進校園”活動列入學期工作計劃,未來還將組織“小手拉大手”活動,鼓勵學生和家長一道積極參加此類活動,使家長也能逐步掌握食品安全知識。
市市場和質量監督管理委員會龍華分局局長鄭鏡雄表示,在校的孩子們既是學生,也是消費者。此活動以學生喜聞樂見的競賽模式,將消費知識教育帶進校園,不失為一種創新有效的教育方式。借此將科學理性的消費觀念和基本的消費知識,從學校延伸至家庭,形成“一個學校教育一批學生、一個學生帶動一個家庭、一個個家庭影響整個社會”的良好氛圍,進而實現提高消費者自覺、實現社會共治、提升整體消費環境的長遠目標。
深圳大學規制與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教授應飛虎認為,消費教育是一項長期工作,效果很難在短期內顯現,政府應該承擔基礎性和主導型責任,因為教育本身是公共產品,只有政府主導和激勵,其他社會主體才會長期,積極參與;由政府來統領安排不同種類的教育服務內容,也才能使消費者教育發揮最大功能。針對龍華消費讀本進校園活動,應飛虎在評論中指出:“這些地方實踐證明,政府的重視和推動,能更加精準、及時地促進消費者教育,避免重形式而不重質量的走過場。”
深圳市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相關負責人對龍華新區消費教育讀本進校園活動也表示肯定,本周末,作為今年的深圳市食品安全宣傳周活動之一,晶報召集小讀者前往市檢測院進行“小小檢測員”參觀體驗活動,也邀請了部分參與龍華新區消費進校園競賽的獲獎學生前往,延續龍華消費教育讀本進校園,讓孩子進入檢測中心,更深入了解食品安全相關內容。
深圳市食品安全委會辦公室有關負責人稱,晶報本周舉辦的“小小檢測員”活動也將是全國食品安全周的亮點活動之一, 該活動讓大人和孩子一起近距離接觸食品安全檢測基地,既有利于讓市民掌握最真實客觀科學的食品安全知識,提高日常生活的防范食品安全風險的技能,又能提高市民對全市食品安全狀況的信心,降低其對社會輿論中一些不正確的“謠言”的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