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北京的趙女士在某生鮮手機APP上訂購了一箱椰青,下單后20分鐘就送到了家門口,質優價廉,趙女士深感物流的快速,特別發了朋友圈。以往消費者覺得蔬菜水果要挑挑揀揀才放心,如今被諸如此類的電子商務環繞,也逐漸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習慣。電子商務真的要將傳統零售業取而代之了嗎?
正是因為電子商務帶來的便捷生活,有人推斷在不久以后線上服務將打敗傳統的零售業態。不過,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84.5%在線下,線下仍然是零售業的主要渠道。這樣的數據一方面說明了傳統零售市場的可深耕性,另一方面也是在傳遞這樣的信號——如果想在激烈的競爭中站穩腳跟,線上銷售的優點一定要同傳統線下消費方式掛靠在一起,這樣才會實現融合共贏,將利潤最大化。
◎京東阿里——覺醒后的布局轉移到線下
最先嗅到“商機”的是京東。早在2015年年末,京東就成立了新通路事業部,第二年新通路事業部搭建了團隊主攻供應鏈和地勤,目標鎖定在未來五年里開設超過100萬家的便利店。
京東將物流團隊經驗帶到了便利店,而“地勤小哥”則負責開拓夫妻店資源,以及進貨培訓、信息傳遞、陳列指導、巡店職責等。
阿里的“新零售”思維基礎在于其積攢的“群眾基礎”。如果說京東是在為銷售的上下游提供一個短平快的融通介質,那么阿里就是在深耕社區居民的優質化服務,這要依靠阿里的“零售通”來實現。小區居民通過手機淘寶,向加入零售通的便利店、超市、小賣部購買日用百貨,將可享受送貨上門服務。
通過對比不難發現,在“新通路”和“零售通”身上有許多共同點——將銷售業務的拓展目標放到了線下,兩大電商開始意識到線下消費渠道的重要性,盡管在電子商務蓬勃發展時期,二者都積攢了優勢資源,但如果要尋求更加廣闊的市場藍海,就要結合線上線下,整合資源,實現互補。
◎星鏈——以供應鏈為基礎的新流通布局
2001年,《財富》雜志將供應鏈管理列為本世紀最重要的四大戰略資源之一;供應鏈管理是世界500強企業保持強勢競爭不可或缺的手段;無論是制造行業,商品分銷或流通行業;無論是從業還是創業,掌握供應鏈管理都會掌控所在領域的制高點。
競爭還在繼續,然而共同的目標從未改變——整合線上線下資源,深入融合開發更為廣闊的商業海洋。在這樣的背景下,怡亞通放眼更加多元、全面的商業生態環境,推出星鏈系列產品,以“全供應鏈+互聯網”的思維打造零售新業態。
“星鏈”系列產品涵蓋了品牌商(星鏈云商)、零售商(星鏈云店)、終端消費者(星鏈生活)以及個體開店用戶(星鏈友店)四大主線。
“星鏈云商”是一個集產品展示、廣告營銷、線上采購、訂單管理、在線支付、渠道管理等功能于一體的B2B一站式交易營銷服務平臺,同時可為上游品牌商與下游零售門店搭建橋梁,為商家提供一站式商品交易營銷服務,節省流通成本,將利潤最大化。
“星鏈生活”是怡亞通為消費者打造的本地生活服務平臺,讓消費者基于LBS定位隨時隨地完成線上下單、線下享受的O2O全新購物體驗。同時為企業、社區定制信息共享的虛擬平臺,打破社交壁壘、構建圈內社群,共享企業生活、鄰里生活、近店優惠,讓企業更智慧、讓社區更親近、讓溝通無障礙,讓便利觸手可達 。
“星鏈云店” 是怡亞通專為零售門店開發的互聯網O2O綜合服務平臺。零售門店通過星鏈云店可以實現一站式的門店商品采購,降低采購成本;共享怡亞通后臺的海量正品貨源延展實體貨架、擴充銷售品類;同時可以將實體門店商品進行O2O互聯網化,從而擁有更多訂單,增加門店收益。
“星鏈友店”則是怡亞通為個人用戶群體打造的手機開店工具,依托怡亞通強大的供應鏈優勢,星鏈友店為店主提供全球優質正品貨源,店主可以實現零成本快速手機開店,輕松賺錢。
在整個供應鏈上,星鏈可大幅降低各個端口的中間流通成本,讓品牌商可以擴容市場覆蓋率、讓零售門店可以獲得更多的利潤、讓消費者也可以享受到優質的商品,甚至可以利用閑暇時間開一間“星鏈友店”,享受便利的同時也可以零成本開店,輕松賺錢。
以往,零售終端對商品結構、毛利率構成等只能依靠經驗判斷,而經銷商方面對單一門店覆蓋的客流量、單產比率等同樣缺乏掌控。星鏈產品將多方利益相關群體有效連接在一起,通過大數據和移動終端進行分析,幫助各方力量實現資源有效配置,提升商品流通效率,最終實現消費者服務價值的最大化。
星鏈的核心愿景是打造共生共融的新流通平臺。這四款產品集合在一起,就構成了B2B2C的交易營銷平臺鏈,在這個鏈條的每一個節點,包括零售商、品牌商、消費者以及第三方服務公司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那塊蛋糕。
◎星鏈——背靠大樹好乘涼
怡亞通用“靜候花開”的氣質為“星鏈”打造了一個涵蓋了全供應鏈的互聯網商業模式,正式迎來了“百花齊放”的時代。
星鏈的“靠山”怡亞通集團成立于1997年,是擁有500余家分支機構、足跡遍布中國380城市以及東南亞美國等十余個國家的上市供應鏈企業。供應鏈是一個包含供應商、制造商、運輸商、零售商以及客戶等多個主體的系統。在這次布局“互聯網+傳統商業”的行動中,星鏈可以說是反其道而行之,在已經搭建好的“供應鏈”高速公路上,匯聚各方資源,提升流通速度,縮短流通距離,是從供給和生產端入手,通過提升效率達到解放生產力,增強競爭力、促進經濟發展的目的,這也是“供給側”改革的初衷。
怡亞通集團在為星鏈提供產品和服務時可以說是“信手拈來”,這要得益于2010年怡亞通董事長周國輝提出的“380計劃”,也就是利用3-5年時間,在國內成立380個分銷及分銷執行供應鏈服務平臺。分銷平臺上有怡亞通利用近20年時間積攢下的資源,所涉獵領域包括日化、食品、母嬰、酒飲、家電等快消品。怡亞通可以說對資源、資本、技術和渠道的把控拿捏到位,在供應鏈基礎上對資源、生產、服務、消費各環節實現了融匯貫通。因此,怡亞通為“星鏈”綻放熠熠光芒打開了宇宙之門——包羅萬象的商業基礎、深耕7年的市場資源,星鏈的前途不可估量。
為品牌商提供一站式商品交易營銷服務;為零售商增加門店收益;為消費者的生活提供更多的便捷。星鏈整合怡亞通上下游優勢供應商資源,聯合百萬終端門店、廣大消費者,以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打造一個跨界融合、平臺共享、共融共生的供應鏈商業生態圈。致力于為中小零售商創造一個共生發展的平臺,將傳統門店升級成為全新的“網上+網下”的自定義綜合商城,不僅能售賣自己商店的商品,還能銷售搭乘怡亞通供應鏈的40余萬種來自各大品牌及全球的進口商品,同時,還具備消費金融服務、媒體服務、增強服務等功能,幫助中小零售商店做大做強。
依靠近20年深耕供應鏈服務的經驗,星鏈的目標不僅僅是改變零售業態,而是助推整個流通商業走上轉型升級之路,邁進新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