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2003年的“非典”過后,餐飲業遭遇的一輪大洗牌。此次疫情結束,新一輪洗牌形勢之嚴峻,可想而知。疫情“黑天鵝事件”之下,無論政府、協會、餐飲企業,亦或外賣、生活服務、生鮮電商平臺,無不積極展開支援與自救。這同樣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就如甘棠明善董事長王力加所言:“當時看到很多前線戰士天天只能就著礦泉水干吃泡面,就做了捐款的決定。我們很難,抗疫更難。”
多家餐飲企業延長停業時間
2月4日,大年正月十一,立春。位于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區的一條美食街上,這里有各式各樣的小吃、快餐門店,但相較于以往的人來人往,90%的餐飲商家仍處于停業狀態。而在僅有的幾家開業企業中,上座率低得可憐。“整個中午也就兩桌客人。”一家重慶串串香的收銀員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這樣的場景不是個例。
“餐飲業告急”“行業龍頭也快扛不住了”等輿論屢次刷屏。往年的春節都是增收的時節,但今年顯然被突如其來的疫情潑了一盆冷水,包括海底撈(06862,HK)等多家餐飲上市公司都不得不采取閉店措施。
中信建投估計,僅海底撈一家上市公司2020年營收損失就可能達50億元,歸母凈利潤將損失約5.8億元。
2月3日,A股春節后首個交易日,西安飲食(000721,SZ)、全聚德(002186,SZ)、金陵飯店(601007,SH)等多家餐飲上市公司均呈現開盤一字跌停狀態,直觀反映了市場對疫情影響的擔憂。
恒大研究院此前發布的《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分析與政策建議》顯示,因此次疫情影響,今年餐飲行業零售額僅在春節7天內就會有5000億元的損失。
更為焦慮的是,疫情對餐飲業的沖擊并不局限于春節。此次疫情何時能結束目前仍沒有定論,且防控措施更強,多家餐飲公司延長門店暫停營業時間。
2月2日,海底撈公告稱,考慮到疫情發展情況,為持續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公司在中國內地門店停業的時間將會延長。
2月9日,今年1月15日剛剛登陸港交所、一共運營287間餐廳、同時管理41間加盟餐廳的九毛九(09922,HK),在繼1月29日公告決定至2月9日旗下所有門店暫時停業后,再次公告稱,鑒于疫情最新情況,所有門店(包括自營及特許經營門店)暫時停業的時間會進一步延長。
萬聯證券在研報中稱,參考“非典”時期,預計此次疫情對旅游、餐飲、酒店、景點板塊造成的影響將持續半年以上。
餐飲企業自救“抗疫”
在目前疫情之下,從訂餐者的角度來說,取消預訂的年夜飯,這是理所應當的;從消費者的角度來說,減少外出用餐,這是順理成章的;從社會管理者的角度來說,在春節假日延長的情況下,讓餐飲企業員工帶薪休假,這似乎也是無可厚非的。
但就是在一件件無可厚非、順理成章的事情背后,餐飲企業的生存危機越發凸顯。
如何沖破疫情陰霾?這個寒冬,《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和4位餐飲企業創始人聊了聊:
他們有網絡暴紅,寧虧5億賣房賣車也要讓1.6萬員工有飯吃、有活干的“硬核老板”;有品牌廣為人知、歷經“非典”的“抗疫”老兵;有管理員工超9000人的新潮餐飲;也有萬千小吃快餐店中的創業老板。
可以說,他們是當下餐飲業中無數“老中青”品牌的典型代表和縮影。
“我們很難,抗疫更難。”當看到很多前線戰士天天只能就著礦泉水干吃泡面,本就已如履薄冰的他們,依然毫不猶豫選擇了捐款、捐物、做“戰地食堂”,通過采訪他們,記者看到有困難、有焦慮,但更多還是樸實的信念和實實在在展開的支援和“自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回顧2003年“非典”疫情發現,疫情結束后,相關影響很快消失,行業出現迅速反彈。尤其2003年6月下旬實現“雙解除”之后,6月全國餐飲業零售額同比增長3.4%,扭轉了5月負增長的局面。
反彈背后,恰恰是被壓抑的消費欲望。就如貴鳳凰貴州小吃創始人陶婷婷所說:“這是失望之冬,也是希望之春。堅持下去,扛過去,活下來,迎接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