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疫情仍在持續。當我們評論區里人們熱烈討論那些被剩下的方便面到底“有什么錯”時,還有很多人甚至沒有機會面對這樣的選擇——因為無論是超市貨架、還是生鮮電商平臺上的方便面和速凍食品餃都已經被搶購一空。
有業內人士指出,此次疫情對于方便面、速凍食品行業有著促進作用。
1
方便面、速凍食品均走俏
“速食之王”方便面部分口味“一盒難求”
自疫情爆發以來,方便面作為“速食之王”近期受到了各界的關注。各大超市、大賣場的方便面均被搶購一空,只剩下個別不太受歡迎口味零零散散地擺放在貨架上。
金妹兒在成都多家超市看到,方便面一上架就很快被“一搶而空”,而四川消費者們尤其愛吃麻辣口味方便面。
“這個牌子我買了好多次了,還有這個牌子的也還可以,我最近都品嘗了好多個品牌了,你可以試試這幾種,”在成都某連鎖超市,在選購方便面的王女士向金妹兒推薦。
“最近方便面是真的好賣,我們補貨都補不贏,尤其是一些香辣牛肉面、麻辣牛肉面賣得之快,還有四川人也喜歡吃酸辣粉,這些清湯的剩的倒是很多。”正在匆忙補貨的某超市店員告訴金妹兒。
數據顯示,春節期間京東平臺的方便食品成交金額增長3.5倍,僅方便面一類就售出了1500萬包。而在淘寶平臺上,方便食品類目自1月20日以來的銷量也增長了10倍以上。
假期囤貨:速凍食品成優先選擇
疫情當前,速凍食品也成為居家必備。
“最近在超市買了5包速凍湯圓速凍餃子,還有一些方便披薩之類的,還怕不夠吃,”家住成都的馮先生告訴金妹兒,自己是個不怎么做飯的人,由于疫情影響,餐飲都受到了沖擊,自己也不想點太多外賣,所以備好速凍食品和方便面是自己最好的選擇。
此前,三全食品相關負責人公開表示,疫情期間家庭內就餐頻次提高,水餃面點等作為家庭備餐的作用凸顯,速凍食品需求量上升。且從終端上看,部分地區部分終端門店速凍水餃和面點等產品出現了缺貨情況,公司訂單量較同期有一定增長。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元宵節大都在家里度過,今年市場環境的變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湯圓銷售。
此外,金妹兒在“淘寶熱銷食品榜”上看到,螺螄粉、自熱火鍋居于銷量前三位,速凍水餃排在第五位。自嗨鍋創始人蔡洪亮透露,疫情期間,線上自嗨鍋訂單量增加了200%-300%。
2
食品企業復工有望緩解產品稀缺現狀
值得注意的是,伴隨著全國各地工廠的開工與物流的陸續恢復,方便面、速凍食品等上下游的產能恢復也將得到有效解決,尤其是方便面稀缺的日子也將得到有效緩解。
金妹兒了解到,統一、康師傅、灣仔碼頭等方便食品和速凍食品的工廠已陸續開始復工,部分供應商也在加緊為它們調配原材料,一些地區方便面、速凍水餃等產品供不應求的局面,將在很大程度上得到緩解。
“目前統一在全國已經有八成的工廠復工,”統一企業公開表示,“由于還有人員回流等問題,個別工廠還沒有滿線生產。目前一條方便面生產線每天能達到一萬箱至一萬兩千箱的產能。因為華中地區疫情依然比較嚴重,其他地區工廠都會依照預案相應地做一些配套調整。”
相較于方便面,原本春節就對產品銷售利好的湯圓、速凍水餃類食品企業,應對疫情下消費者的需求增加時,顯得更為從容些。
三全食品、思念湯圓等此前就曾表示,公司及渠道庫存可滿足近期及元宵節市場需求。同時,公司正積極組織物流運力,并按各地政府要求恢復生產確保后期市場供應。
此外,金妹兒了解到,目前,保證民生的各大食品飲料企業也陸續恢復生產:
百威上海總部于2月10日正式復工;飛鶴表示,為了確保疫情期間備貨充足,飛鶴的一線生產、運輸從未終止;浙江太古可口可樂公司于2月10日正式恢復生產;2月10日,養生堂-農夫山泉集團總部正式復工上班。2月10日,杭州娃哈哈集團已經實現有序復工,符合健康管理要求的員工均已到崗,八寶粥、飲料等生活消費品源源不斷地從生產線上下線。
3
相關行業受益
與此同時,業內預計,疫情之下,具備方便便捷、囤貨屬性的產品,如方便食品、以C端為主的復合調味品、速凍食品、休閑食品等在短期內會有所受益。
過去幾年里,隨著外賣平臺的興起,方便面、速凍食品等品類受到了不小的沖擊。
2016年,全國方便面銷量從巔峰時期的462億包下跌至385.2億包。直到2018外賣平臺補貼變少,各大食品巨頭也在開發更符合消費者偏好的新口味和新產品,方便面銷量才逐步回升。
據數據顯示,2017和2018年康師傅營收和凈利均實現了雙增長。2019年上半年走勢依然向好,其中,去年上半年康師傅的方便面業務收入115.44億元,較去年同期上升3.68%。同期,統一方便面業務的收入為42.68億元,較去年同期上漲2.8%
業內分析認為,此次疫情對于方便面行業有著促進作用,以往流失的消費者對于方便面的認知有所不同,促使消費人群回歸,對于國內方便面市場起到提振作用,同時對于方便面整年的業績都會有良性刺激。
此外,伴隨囤貨行為,速凍食品相關公司股票也獲得了資本市場的正向反饋。
以三全食品為例,自發布公告的2月3日起,連續4天持續增長,其所處的速凍食品行業也成為了春節和疫情期間最受熱捧的領域。
有分析師表示,“對于湯圓等速凍產品來說,它們有一定的保存周期,未來銷售不會有特別大的壓力。”
事實上,除去疫情對速凍食品行業的助推作用,行業本身的市場潛力也正在釋放。
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速凍食品行業市場規模超1100億元,速凍食品人均消費額達82.37元。
與此同時,隨著我國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持續增長,速凍食品消費額也將逐漸提高,預計到2024年,我國速凍食品行業的市場規模將超過2000億元。未來伴隨疫情逐步得到控制,速凍食品行業也將重新回歸加速增長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