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靖縣脫貧攻堅紀實
保靖縣葫蘆鎮國茶村茶園綠意盎然。(資料照片)通訊員 攝
保靖縣遷陵鎮踏梯村洗溪湖組臍橙豐收,村民忙著裝筐。(資料照片)雷國棟 攝
■縣情簡介
保靖縣位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部,自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設置遷陵縣至今已有2200多年歷史。全縣總面積1753.5平方公里,轄12個鄉鎮160個村10個社區,總人口31.48萬人,土家族、苗族占總人口78.2%,是國家確定的第一批革命老區縣、深度貧困縣,也是“中國最好的綠茶”——保靖黃金茶原產地。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見習記者 向莉君
通訊員 易果
沿河種柑橘、環山栽茶樹,從河谷灘涂到山間云端,這樣的場景成了保靖縣的獨特風景。一棵棵果樹、一片片茶葉,正逐漸變成保靖人脫貧致富的“金山銀山”。
2014年開展精準扶貧以來,保靖縣上下齊攻堅,堅持“不漏一村不落一人”,實事求是因人、因地發展柑橘、茶葉等扶貧產業,做到全覆蓋、有效益。到2019年底,全縣共有20213戶83315人實現脫貧,115個貧困村出列,貧困發生率由31.88%下降至0.54%。
柑橘品改出效益
1月3日,天空飄起毛毛細雨,這讓保靖縣遷陵鎮踏梯村顯得更加濕冷。村里品改的20余畝柑橘新品種春見,被果農細心地用透明塑料罩起來,樹上掛著一些果實在塑料膜保溫作用下快樂生長。
在村里58畝紅美人柑橘園里,黃澄澄的橘子大部分摘下了,只剩下少量小個頭還掛在樹上。
“這橘子好吃,你們嘗嘗,又甜又爽口,市場上賣10元錢一公斤。”說話間,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政府辦駐村工作隊員江友群剝開了一個橘子。
順著綠油油的柑橘園,2019年硬化的1.5公里產業路從山頂蜿蜒至山腳,延伸至村里。
雖已到一年中最冷的時候,但踏梯村村民賈延江還在自家倉庫里忙碌著。他要將倉庫里剩下的春見按等級分開裝好,方便年前發貨。
據介紹,春見又稱耙耙柑,是柑橘的品種之一。成熟期一般在每年的12月到新年的1月,橘子個頭大,一顆重可達8兩、甚至1斤。因為成熟期避開了普通柑橘的上市時間,且果肉飽滿、味道甘甜、入口清爽,很受消費者歡迎,每公斤市場價在14元多。
1月2日,賈延江往岳陽發了62箱春見,65元一箱,每箱12顆,算下來一顆能賣5元多。
“今年好賣,臍橙我都賣完了,現在就剩這點春見了,目前已賣10多萬元,春節前應該能賣到14萬元。”在給記者算著自己收入賬時,賈延江樂呵呵地笑起來。
前幾年因妻子病重、生活困難,賈延江被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戶,他種的20畝椪柑品質不高,賣不了好價錢,加上銷路不暢,收益一直不好。2017年,在瞅準春見的市場后,賈延江開始大面積進行品改種植春見,并在工作隊幫助下,通過電商上網銷售。
2018年,賈延江嘗到了品改的甜頭,收入近10萬元,比以前增加了兩倍多,成功脫貧。
現在踏梯村豐產臍橙面積已達280畝,年產值達150萬元左右;新種元豐臍橙1100余畝,還種了500余畝蔬菜,全村592戶實現產業全覆蓋。
2019年,保靖縣投入資金5079萬元,支持柑橘基地建設項目57個,形成了以清水坪鎮、比耳鎮為核心的萬畝柑橘精品園區。目前,全縣柑橘種植面積保有量已達15.6萬畝。
“一兩黃金一兩茶”
葫蘆鎮國茶村作為保靖黃金茶萬畝示范園建設主戰場,1.1萬畝茶園長得郁郁蔥蔥。這段時間,茶農們忙著除草、松土,新擴茶園。2014年以來,村里每年新擴茶園500畝左右。
64歲的貧困村民龍成美最近都在忙著打理自家的12畝茶園。在他精心照料下,茶葉長得茂盛、規整。
龍成美不僅茶種得好,還有一手炒茶的好手藝。2019年炒制的保靖黃金茶一號,市場價每公斤1000元,二號茶賣到每公斤3000元左右。2019年入冬以來,龍成美已炒制干茶近50公斤。
2010年,龍成美在村里其他人帶動下,開始種植保靖黃金茶,但面積不大,家里收入主要靠兒子兒媳外出打工,一家人生活在貧困線下。
2010年,保靖黃金茶開始頻頻亮相央視。憑借“高氨基酸、高茶多酚、高水浸出物”和“香、綠、爽、濃”的品質特點,保靖黃金茶被譽為“中國最好的綠茶”,“一兩黃金一兩茶”的廣告詞逐漸深入人心。
2014年,國茶村開始大面積擴大茶園面積,龍成美也將自家原來的3畝茶園擴種至6畝。當年實現茶葉收入約1萬元,加上家庭其他收入,人均年純收入3800元,成功脫貧。
2019年,龍成美家人均純收入在8000元以上。“把茶葉這個產業做好,比外出打工強多了。只要人勤快,生活就會越來越好的。”龍成美對未來充滿信心。
國茶村全村496戶1932人,人均擁有茶園5畝左右。149戶貧困戶中,135戶508人通過發展茶葉脫了貧。
在隔壁水田河鎮排大方村,650畝黃金茶基地長勢喜人。新建的300畝茶園里,60多歲的貧困村民龍滿蓮正和30位工友忙著拉線、挖溝、栽茶苗。6個人為一排,線拉直,大家齊身彎腰下鋤,幾秒鐘時間,一排整齊的茶苗溝就挖好了。
自家的3畝茶園,龍滿蓮照顧得很好,閑暇時她就來這里種茶,每天有70元工錢。
“我們村255戶,90%種茶,一畝茶光賣鮮葉保底都有4000元收入。把茶種好了,脫貧致富不成問題。”村支書梁清壽干勁十足地給記者算著村里的茶葉賬。
2019年,保靖縣投入資金5079萬元,支持保靖黃金茶基地及加工建設項目90個,形成了以呂洞山區為核心的保靖黃金茶種植區域,保靖黃金茶種植面積達到11萬畝。
近年來,保靖縣產業扶貧緊緊圍繞“發展生產脫貧一批”的總要求,始終以貧困戶增收脫貧為中心,以產業發展為重點,按照“一縣一特”“一特一片”的總體計劃,堅持長短結合,大小適宜,因村制定,因戶施策,做到“戶戶有增收項目、人人有脫貧門路”。
2019年,保靖縣共有保靖黃金茶受益茶園5萬畝,產茶600噸,茶葉產業綜合產值超過6億元,有效帶動2800多戶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
保靖縣還發揮地理位置優勢,發展油茶、優質稻、蔬菜、烤煙等產業近20萬畝。
■數說
2014年底,建檔立卡貧困人口84762人,貧困發生率31.88%。
2018年底,未脫貧人口11603人,貧困發生率4.43%。
2019年底,預計未脫貧人口1447人,貧困發生率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