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3月2日電 高維生素A玉米、富鋅加工型馬鈴薯、早熟高產高糖甘蔗……云南省農業科學院2日在昆明召開推介會,推出十大農業新品種以及十大新技術成果應用,科技助力春耕生產。
云南省農業科學院院長李學林說,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和云南省經濟社會各行業發展造成不同程度沖擊,農業作為中國的基礎產業,在社會經濟發展中起著“壓艙石”的作用。
針對新冠肺炎疫情對農業產業的影響和減損增效的要求,在2020年農業春耕的關鍵時期,云南省農業科學院對科技成果進行了認真的研究和梳理,向云南省廣大涉及農業、農村、農民及相關單位、涉農企業推出十大新品種和十大新技術,并配套提供100個單項成果及技術,以更有力的科技支撐云南省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和現代農業發展。
推介會上,云南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張躍彬介紹,他們瞄準糧、花、茶、蔗、菜、果、油、薯、麻等云南特色優勢作物,加速科技成果轉化,篩選出云粳39、云瑞506、云薯304、云麥53、云蔗08-1609、云油雜15、非洲菊“拉絲6號”、帕拉英達芒、云麻7、云茶香1等十大高產優質品種。
據了解,玉米新品種“云瑞506”是中國第一個通過審定的高維生素A玉米品種,平均畝產627.9千克;馬鈴薯新品種“云薯304”是中國首個富鋅加工型品種,薯片含鋅量9.5mg/kg,比大西洋薯片含鋅量高69.6%;甘蔗新品種“云蔗08-1609”早熟高糖特性突出,平均蔗莖產量每畝達6.5噸至7.3噸,平均蔗糖分達15.82%;花卉新品種非洲菊“拉絲6號”種苗栽種一次可連續采花3-4年,不需要換苗。
當天,云南省農業科學院還推出了早秋麥避旱綠色高產栽培技術、山區旱地鮮食豌豆免耕套作高效生產技術、冬早春馬鈴薯大壟雙行膜下滴灌節水栽培技術等十大綠色高效栽培技術供云南省進行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