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狀>>
全省餐飲總數4成是小餐飲
與動輒花費數百上千的大型餐飲店相比,許多小巷子里的餛飩店、鍋貼店、面館子令城市平添幾許煙火氣,更成為尋常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小餐飲,是指具有固定經營場所、經營場所面積不超過六十平方米、經營規模較小、經營條件簡單,從事餐飲服務的食品經營者,但是不包括單位食堂和連鎖企業分支機構。
朱勤虎介紹,目前江蘇省有小餐飲209000余家,占全省餐飲總數的近42%。不過,在滿足我們日常飲食需求的同時,面廣量大的小餐飲店中,也確實存在生產經營不規范等問題,一旦管理不到位,容易引發食品安全問題。
據了解,目前全國通過立法加強對小餐飲食品安全監管的2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中,已有22個省出臺了小餐飲管理地方性法規,6個省出臺小餐飲管理政府規章。
備案>>
避免“準入不準營”等現象
草案明確小餐飲實行備案管理。朱勤虎介紹,根據“證照分離”改革的要求,小餐飲備案管理已在省內部分地區試行。按照國家相關部署,2020年下半年全國推開后,在全省全面推開。按照優化營商環境、促進政務服務便利化要求,規定營業執照和小餐飲備案應當同時辦理或者一窗受理、一并辦理。
在調研和征求意見過程中,基層反映,小餐飲經營者通常經濟基礎薄弱、事前普遍缺乏相應的安全經營知識和意識,希望行政機關盡早介入指導,避免“準入不準營”、前期租房裝修等投入損失等現象出現。為此,草案明確,行政機關在辦理營業執照、實施小餐飲備案發放小餐飲信息公示卡時,應當一次性告知小餐飲經營者相關的安全經營指南明確以及風險提示和法律后果,并自小餐飲備案之日起三個工作日內,對小餐飲是否符合規定要求依法進行指導,一次性提出評估指導意見。有關規劃和禁止新辦小餐飲的區域,應當向社會公布并在相關區域顯著位置予以公示。
草案還要求,監管部門應當編制小餐飲安全經營指南,明確食品安全以及規劃、建設、環境污染防治、消防、燃氣、市容環境衛生等經營場所安全的基本要求,并向社會公布,以供查閱。
外賣>>
平臺對小店外賣進行實名管理
央視3·15晚會曾經曝光的餓了么外賣等“黑幕”讓更多人開始關注小餐飲外賣的食品安全問題。
針對小餐飲店普遍從事網絡餐飲服務的現實需要,為做好我省小餐飲管理由許可改為備案后與現有網絡經營相關規定的對接,草案要求,持有小餐飲信息公示卡并標注網絡經營的小餐飲,可以從事網絡餐飲服務,并應當遵守網絡餐飲服務的相關規定。
不僅如此,省人大財經委認為,這一條之后還應增加一條對外賣平臺的責任規定,要求外賣平臺對入網小餐飲經營者進行實名登記,明確其食品安全責任。平臺發現入網小餐飲經營者有違反本條例規定行為的,應當及時制止并立即報告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發現嚴重違法行為的,應當立即停止提供網絡交易平臺服務。
安全>>
不得使用非食品級一次性餐具
草案還規定了小餐飲店應當遵守的食品安全標準。包括從業人員持健康證明、保證食品來源可追溯、飲用水安全、洗滌劑安全等等。其中特別明確,小餐飲店應使用無毒、無害、清潔的食品包裝材料、容器和售貨工具,不得使用未經清洗消毒等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餐具飲具,禁止在經營中使用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和超薄塑料袋(保鮮袋除外),不得重復使用一次性餐具飲具。
省人大財經委審議后認為,違反上述規定的,應由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處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
禁令>>
小餐飲店不得賣野生動物等
草案還對小餐飲經營者的禁止性行為作了規范,包括禁止使用地溝油、禁止經營生食類食品等等。同時為了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省人大財經委認為,有必要增加有關食用野生動物的禁止性規定,并對小餐飲的禁止性行為進行具體細化規定,同時明確相應的法律責任,以起到必要的震懾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