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北京烹飪協會、北京市餐飲行業協會聯合發布《推行公筷公勺共建文明餐桌倡議書》。餐館該怎么布置公筷公勺?《倡議書》給出了明確說法,比如火鍋店應提供專用“生料公筷”。
鐘南山院士早在2003年“非典”期間,就呼吁使用公筷。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他再度發聲,呼吁使用公筷。上周三,首都文明辦聯合北京市衛健委發出倡議,又一次提到公筷。本報近期一直在關注“公筷行動”,本市餐飲企業也表示支持。
但公筷公勺到底應該怎么布置,昨天的《倡議書》明確指示:餐飲服務要配備公筷公勺,有條件的企業可定制帶有“公”字標識的公筷公勺;嚴格做好公筷公勺清洗、消毒,設置公筷公勺專用存放區;根據餐桌規格、用餐人數、菜品類型等,擺放相應的公筷公勺;火鍋等必須在餐桌熟制的餐飲服務,應提供專用“生料公筷”;自助餐廳或由消費者自行取餐的餐廳,配置與菜品相對應的公筷公勺;將推行公筷公勺納入日常餐飲服務管理,落實到出餐、上菜、洗消等環節服務流程;通過公告牌、電子屏、餐桌提示牌、電子點菜系統等方式加大宣傳力度,在餐廳醒目位置張貼使用公筷公勺提示,引導消費者自覺使用公筷公勺;有條件的餐廳應積極推行分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