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早報》2月18日報道:馬來西亞榴蓮種植業者表示,持續一年多的冠病疫情嚴重影響榴蓮在馬國的銷量,這讓業者更依賴中國對榴蓮的需求。業者表示,去年3月至5月的首輪行動管制令并未嚴重影響榴蓮市場,但那之后延續至今反復不定的冠病疫情及第二輪行管令,卻讓業者遭遇重創。
杜來水果(Dulai Fruits)董事經理陳耀威告訴法新社:“與去年相比,今年榴蓮的本地銷售量欠佳。”杜來水果在榴蓮種植和出口方面擁有30年經驗,并已在10個國家開展業務。它是馬國政府批準出口榴蓮到中國的幾家公司之一。
頂好水果(Top Fruits)董事經理陳書賢則告訴法新社:“若(榴蓮)沒有出口,或沒有存貨供出口,我想這將摧毀整個(榴蓮)產業。”
品質不穩定運輸成本高 導致榴蓮出口中國減少
馬國政府在冠病疫情期間并未禁止出口榴蓮,但這期間的榴蓮品質不穩定,加上每趟出口至中國的運輸成本高,造成馬國這期間出口到中國的榴蓮數量減少了。業者表示,每個標準集裝箱可以裝約四噸經過冷凍處理的榴蓮,業者必須按條例嚴格控管出口榴蓮的品質。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榴蓮及榴蓮產品消費國,當地過去很長時間的榴蓮主要來自泰國。馬國榴蓮業者2011年5月開始出口冷凍榴蓮果肉到中國,并一直爭取出口帶殼榴蓮到中國。馬國農業部2018年8月與中國海關總署簽署出口協議,讓新鮮和冷凍榴蓮出口至中國市場。
馬國每年的榴蓮產量約30萬噸,其中約八成是俗稱“甘榜榴蓮”的普通品種,其余兩成才是可出口的貓山王等優質榴蓮。冠病疫情之前,馬國每年出口到中國的冷凍榴蓮約500噸至800噸,出口額為4000萬至6000萬令吉(約1300萬至2000萬新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