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3月17日訊今日恒天然在FY2021財年中期業績報告中透露,將與合資伙伴雅培共同啟動中國合資牧場醇源牧場的出售事宜,將于今年年底前完成。
財報顯示,恒天然上半財年業績表現積極向好,集團調整后息稅前利潤達到6.84億新西蘭元,總額增長1億新西蘭元;集團調整后總毛利潤為17.4%(提升自16%增長),調整后稅后利潤達到4.18億新西蘭元。
對于乳企而言,“得奶源者得天下。”在本土乳企的奶源爭奪戰如火如荼開展之際,恒天然擺出了全面撤退的姿態。財報透露,今日恒天然正式告知其奶農和股東,在與合資伙伴雅培協商后,雙方決定共同啟動中國合資牧場醇源牧場的出售事宜。
而此前恒天然已經退出了其在華自有牧場業務。2020年10月5日,恒天然宣布出售其中國的所有自有牧場,出售總價5.55億新西蘭元,折合人民幣25億元。
為什么在華經營十余年牧場業務后,恒天然毅然選擇全面撤退?恒天然首席執行官Miles Hurrell坦言,與出售恒天然自有牧場一樣,出售合資牧場的決定將幫助恒天然與合作社更加優先考慮具有競爭優勢的業務領域。“我們希望恒天然自有牧場的出售事宜將于本財年完成,而合資牧場的出售將于今年年底前完成。
對此,乳品行業專家宋亮曾分析認為:“國內奶源市場的特性改變了外資企業的看法,企業優勢無法得以體現。在產業鏈上游的經營策略上,外資與內資路徑選擇出現分化。”
從“奶源之戰”中全面撤退并不意味著恒天然對中國市場的放棄,相反,恒天然選擇了其它更具有競爭優勢的賽道。財報顯示,恒天然表現最為突出的仍然是大中華市場,調整后息稅前利潤同比增長38%,達到3.39億新西蘭元。“這充分體現了我們在該地區餐飲業務的實力、消費品牌業務表現進一步提高,及中國在后疫情時期展現出的強勁經濟復蘇。”財報指出。
對此, Hurrell今日表示:“從當下的業績可以看出,大中華地區仍然是我們最重要的戰略市場之一。”這和此前恒天然方面發出的信號一脈相通。Miles Hurrell此前曾提到:“出售自有牧場業務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專注發展我們在大中華區的餐飲服務業務、中國戰略客戶服務、消費品牌及原料業務。”
財報顯示,恒天然上半財年業績表現積極向好,集團調整后息稅前利潤達到6.84億新西蘭元,總額增長1億新西蘭元;集團調整后總毛利潤為17.4%(提升自16%增長),調整后稅后利潤達到4.18億新西蘭元。
對于乳企而言,“得奶源者得天下。”在本土乳企的奶源爭奪戰如火如荼開展之際,恒天然擺出了全面撤退的姿態。財報透露,今日恒天然正式告知其奶農和股東,在與合資伙伴雅培協商后,雙方決定共同啟動中國合資牧場醇源牧場的出售事宜。
而此前恒天然已經退出了其在華自有牧場業務。2020年10月5日,恒天然宣布出售其中國的所有自有牧場,出售總價5.55億新西蘭元,折合人民幣25億元。
為什么在華經營十余年牧場業務后,恒天然毅然選擇全面撤退?恒天然首席執行官Miles Hurrell坦言,與出售恒天然自有牧場一樣,出售合資牧場的決定將幫助恒天然與合作社更加優先考慮具有競爭優勢的業務領域。“我們希望恒天然自有牧場的出售事宜將于本財年完成,而合資牧場的出售將于今年年底前完成。
對此,乳品行業專家宋亮曾分析認為:“國內奶源市場的特性改變了外資企業的看法,企業優勢無法得以體現。在產業鏈上游的經營策略上,外資與內資路徑選擇出現分化。”
從“奶源之戰”中全面撤退并不意味著恒天然對中國市場的放棄,相反,恒天然選擇了其它更具有競爭優勢的賽道。財報顯示,恒天然表現最為突出的仍然是大中華市場,調整后息稅前利潤同比增長38%,達到3.39億新西蘭元。“這充分體現了我們在該地區餐飲業務的實力、消費品牌業務表現進一步提高,及中國在后疫情時期展現出的強勁經濟復蘇。”財報指出。
對此, Hurrell今日表示:“從當下的業績可以看出,大中華地區仍然是我們最重要的戰略市場之一。”這和此前恒天然方面發出的信號一脈相通。Miles Hurrell此前曾提到:“出售自有牧場業務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專注發展我們在大中華區的餐飲服務業務、中國戰略客戶服務、消費品牌及原料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