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組織聚力,保障教育優先發展。注重高位統籌,省委省政府堅定擔當優先發展教育的政治責任,不斷建立健全黨政議教重教機制,把教育擺在最突出的位置來抓,加強總體統籌和政策支持,確保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優先安排教育、資金投入優先保障教育、資源配置優先滿足教育。2018年以來,省委省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多次聽取教育情況匯報,省委常委會、省政府常務會研究教育議題20余次,在全省營造了重教興教的氛圍。加強聯動協同,各級黨政部門密切配合、積極作為,財政部門全力克服財力困難,不斷加大教育投入,“十三五”期間全省教育經費投入持續實現兩個“只增不減”要求,2019年一般公共預算教育經費支出1274億元,較上年增長8.17%;住建部門深度參與教育項目建設,配合教育部門制定建設指南、設計方案和標準設計圖集,將教育建設項目免費納入全過程咨詢管理;發展改革、自然資源等部門主動與教育部門對接,減少審批環節,減免相關費用,對涉及規劃調整、用地審批等應批盡批、優先審批,全省上下擰成一股繩,推進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在湖南落地生根。夯實政策支撐機制,省委省政府先后出臺《湖南省進一步調整優化結構提高教育經費使用效益實施方案》《關于進一步加強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若干政策的意見》等政策文件,為實施教育優先發展戰略提供了堅強保障。
堅持改革助力,完善投入體制機制。健全生均撥款體系,2016年秋季學期起建立城鄉統一、重在農村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提前半年落實中央要求。2020年起對義務教育寄宿生生均公用經費在國家規定的基礎上再提標100元,將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經費提標至1000元。對民辦普惠園實行與公辦園相同的生均公用經費制度,所需經費主要由省財政承擔,省、市、縣三級共同分擔,引導更多優質民辦園自愿辦成普惠園。擴大教育投入渠道,出臺《中小學校幼兒園規劃建設條例》,探索形成委托開發建設單位配建中小學校、幼兒園的新機制,條例實施五年來全省中小學校、幼兒園規劃布局更加合理,教育用地供給得到有效保障,學校建設投入渠道明顯拓寬,為全面消除省內義務教育大班額、破解城區“入園難”“入園貴”問題奠定法律基礎。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出臺《教育領域省與市縣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實施方案》,明確各階段教育省與市縣共同財政事權項目、分級分檔分擔比例,建立權責清晰、財力協調、區域均衡的省以下財政關系,確保財政教育投入持續穩定增長。出臺《教育支出績效管理辦法》,每年委托第三方機構開展績效評價,切實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堅持精準發力,解決熱點難點問題。加快消除大班額,2018—2019連續兩年將消除義務教育大班額列入省政府重點民生實事項目和真抓實干督查激勵項目,近三年累計投入資金372億元,其中省財政安排獎補資金45億元,爭取中央“薄改與能力提升”資金30億元,累計增加學位132萬個。截至11月底,累計消除大班額4.67萬個,大班額占比降至0.57%,超大班額實現全面清零。建好“芙蓉學校”,省財政安排22.5億元,帶動地方投入65億元,重點面向貧困地區建設100所“芙蓉學校”,新增學位14.6萬個;堅持“統一標準、統一設計、統一風格”的原則,嚴格要求招收貧困家庭學生比例不低于30%,實行名校結對幫扶,納入教育信息化創新試點,努力打造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新標桿”。截至11月底,“芙蓉學校”全部開工建設,已竣工投入使用43所,實際招生4.79萬人,其中農村學生占72.9%,貧困家庭學生占30.5%。加強鄉村教師隊伍建設,啟動實施農村小學教師公費定向培養計劃,每年招生1萬人,投入培養經費2.4億元,成為省內義務教育階段鄉村教師補充的主渠道。2013年起在貧困地區實行農村基層教育人才津貼制度,2019年將實施范圍擴大到全省所有縣(市、區),著力構建“越往基層、越是辛苦、待遇越高”的激勵機制。2020年全省安排人才津貼財政資金9.2億元,其中財政補助6.75億元。積極加大對教育信息化、校園足球、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教育教學改革等方面的投入,促進基礎教育質量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