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介紹,在進口非冷鏈物品離開口岸流轉環節、進入市場流通環節時,“陜非冷鏈”實現信息共享,對進口非冷鏈物品生產經營單位進行全覆蓋排查和重點檢查,督促指導進口非冷鏈物品生產經營單位在“陜非冷鏈”完成檔案注冊。
“陜非冷鏈”采用“首岸賦碼、首站賦碼、一碼通用”模式,將進口非冷鏈物品涉及的存儲、生產、銷售等環節納入系統,覆蓋監管者、從業者、消費者三方群體,實現人物共防以及來源可查、去向可追。“首岸”即從西安海關入口岸的進口非冷鏈物品,“首站”即從省外采購運入省內的進口非冷鏈物品,“賦碼”即通過在“陜非冷鏈”中上傳相關產品品種、規格、批次、產地、檢驗檢疫合格證明、核酸檢測報告、預防性消毒證明等信息數據,按批次為相關產品賦予電子追溯二維碼,全面形成人物共控、人物共防的追溯防控系統。
為確保“陜非冷鏈”系統有效運轉,陜西省市場監管局要求陜西進口非冷鏈物品生產經營單位按照相關法律要求,嚴格落實主體責任,保證其生產經營的進口非冷鏈物品全部實現追溯;全省進口非冷鏈物品生產經營單位在“陜非冷鏈”中完成主體用戶注冊,使用該系統如實上傳進口非冷鏈物品相關追溯數據;已有自建追溯系統的進口非冷鏈物品生產經營單位,可采取批量導入或系統接口等方式上傳數據。
陜西省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要求,進口非冷鏈物品生產經營單位應當主動向供應商索取并查驗物品安全和防疫檢測信息,并遵守“陜非冷鏈”管理要求,確保上傳數據真實有效、完整準確,要嚴格落實病毒檢測和預防性消毒相關要求。全省進口非冷鏈物品實行實名銷售制,進口非冷鏈物品生產經營單位在面向消費者進行銷售時,應在進口非冷鏈物品包裝或貨柜明顯處加貼“陜非冷鏈”電子追溯碼。消費者不具備掃碼購買能力時,要落實實名登記。凡無檢驗檢疫合格證明、核酸檢測報告、消毒證明的進口非冷鏈物品,下游生產經營單位不得采購、存儲、加工、使用。
下一步,陜西省市場監管局將加強“陜非冷鏈”日常維護和管理,依據職責加強督促引導,對違反“陜非冷鏈”管理要求,造成追溯中斷或者其他嚴重后果的,將責令立即整改,及時報告地方聯防聯控機制并向有關部門通報,依法進行嚴肅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