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1月末舉行的2013零供網大會上,不少零售商和經銷商挑選用“更冷”來描述行將曩昔的2013年。在經濟增速放緩的大環境下,中國零售業也處于低迷狀況,轉型時期的變革“陣痛”誰都難以逃過。一方面是人工、物流本錢居高不下,同業競賽劇烈;一方面是電商“生猛”沖擊傳統途徑,內憂外患下的傳統零售業終究怎么才干窘境包圍?記者多方查詢,企圖透過層層迷霧看清零售業將來的路途。
1.現狀
關于中國的零售業來說,宏觀經濟大布景幫不上忙,本身追求轉型難有起色,造成了如今為難的境況:凈贏利大幅縮水,許多門店難以為繼關門完事,乃至有些零售巨子不得不委身于人。
贏利縮水
中國連鎖運營協會最新數據顯現,本年三季度,不一樣業態的零售業毛利出現降低趨勢。其間,超市和便利店的毛利率在15%到20%,百貨店為20%,專業店和專賣店為20%到25%,而大型超市毛利率最低僅15%左右。
“以往百貨毛利率通常在20%以上”,中國連鎖運營協會會長郭戈平指出,出售增幅上,便利店和超市出售增速別離為13.3%與13.0%,大型超市、專業店和百貨店約在7.5%左右。與2012年第三季度比較,本年都出現出降低趨勢。
中華商業信息網發布的數據也佐證了這一點。數據顯現,本年前三季度,全國百家要點大型零售公司零售額同比添加9.9%,增速較上半年放緩0.8個百分點。
即便是實力不菲的國內零售龍頭華潤萬家,本年也沒逃過凈贏利下滑的命運。本年三季度,華潤萬家營業額報239.2億港元,盡管較上一年同期添加14.2%,但凈贏利卻較上一年同期大幅減少了82.8%。
關店潮起
世界第三大零售商TESCO樂購,繼上一年相繼封閉4家門店之后,本年5月,樂購上海鎮寧店謝幕;9月,運營長達15年的TESCO樂購中國區首店——上海樂購長寧店也敞開謝幕促銷。TESCO樂購中國回答稱,同業主簽署的租借合同到期是決議關店的主要原因。
外資零售巨子卜蜂蓮花相同也沒能逃出關店的厄運。繼2012年卜蜂蓮花虧本額高達3.92億元,公司裁人30%后,本年1月,坐落北京南三環草橋的卜蜂蓮花悄然關門。卜蜂蓮花有關擔任人稱,草橋店這幾年來都是在虧本。
關店并不只僅只發作在外資零售公司。據記者知道,以生鮮商品知名的永輝超市在本年已連續在福建、河南、東北等地封閉5家門店,包含福建梅山店和華夏首店鄭州百盛店等。
關于百貨業來說,狀況也是如此。本年11月,王府井百貨旗下首個子品牌hQ尚客百貨大鐘寺中坤廣場店黯然關張。在運營三年之后,因為物業方要施行“功用轉型”升級成寫字樓,主打年青品牌的hQ尚客無法道別大鐘寺另謀他處。
事實上,這現已不是本年在京歇業的第一家商場。本年3月,在方莊區域運營了10年的貴友大廈因租約到期閉店。9月,相同因為業主改造,運營16年的三利百貨告別安定門。而早在2011年10月,出于調整大陸商場規劃戰略和財務結構的思考,太平洋百貨已宣告封閉在京的兩家門店,全部退出北京。
并購迭出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年,中國本鄉連鎖超市在與外資公司的比賽中,競賽力不斷增強,逐漸轉向收買方。2011年11月,韓國超市巨子易買得調整在華戰略,揮淚“促銷”,繼新華都擬1.25億元收買寧波、常州、泰州、杭州的6家易買得賣場后,永輝超市也以400萬美元報價拿下易買得北京的僅有一家賣場。
本年8月華潤萬家吞下英國最大零售公司TESCO樂購中國事務,兩邊建立合資公司,華潤與Tesco預期將別離具有合資公司80%、20%的股權。
進入10月后,零售業收買潮更可謂大風大浪。10月4日,王府井百貨布告稱,其控股股東王府井世界已完成對香港上市公司中國春天百貨96.72%股權的收買。收買完成后,北京賽特等19家商場將與北京王府井百貨大樓、雙安商場等30家門店變成同門兄弟。15日,卜蜂蓮花母公司正大集團與物美商業達到交換股權協議,出售卜蜂蓮花中國區36家門店,也變成本年零售業開展史上的“頭等大事”。
就在王府井宣告收買計劃的幾天后,10月17日,翠微股份宣告,開始斷定擬寫入北京市海淀區國有資本運營辦理中心所持有的北京今世商城100%股權和甘家口商廈100%的股權。并購完成后,翠微百貨不只能夠穩坐京城西部商貿第一把交椅,且今世商城和甘家口商廈融資難的疑問也得到知道決。
“翠微股份結合成功后,京城三大國資商貿——首商、王府井、翠微鼎足之勢的格式將正式構成。”北京昭邑零售商辦理征詢公司首席參謀劉暉說,“不過將來5年,整個百貨業或仍處在下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