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企業發力外賣和餐飲新零售趨勢明顯。就在日前,盒馬宣布成立新品孵化中心“盒馬X加速器”,打通投融資、商品研發、供應鏈支持、營銷推廣等內外部資源,為有潛力的新品牌、產品線和商品進行孵化和加速以及戰略投資。另有部分餐飲企業,如湘菜頭部品牌農耕機也相中了“餐飲零售化”的這片藍海,牽手盒馬進軍快手菜、半成品菜市場。
據了解,2020年2月疫情期間,農耕記就曾開發出生鮮凈菜,依托于門店自身渠道進行售賣,單日訂單量曾達到500份。農耕記創始人馮國華表示,在疫情常態化的趨勢下,餐飲零售化是打破僵局、給行業帶來增量的方向之一。
但對不少餐飲企業來講,要轉型并不容易,不同于堂食場景對產品的粗加工和現場烹飪制作,新零售商品對采購、加工、運輸等環節上要求更多,需要強大的供應鏈、渠道、技術等多方配合。
“以盒馬為中心的新零售商品生態鏈,從研發到上市、不斷迭代優化,能夠補齊傳統餐飲在市場營銷、產品研發、顧客洞察、供應鏈等的不足,讓餐飲品牌從單體作戰到團隊作戰,形成良性循環的產品開發生態。” 馮國華表示。
盒馬大數據顯示,3R產品 (即食ready to eat、即熱ready to heat、即烹ready to cook)在2019年到2021年實現了150%的銷售增長。疫情期間餐飲行業暫停,半成品菜品銷售額急劇上升,市場被加速教育,推進了預制食品在中國發展的進程。疫情后半成品銷售回落到正常水平,但仍保持了增長態勢,說明中國市場對于預制菜品的需求絕非偽需求,而是長期與持續的市場趨勢。
深圳烹飪協會會長劉永忠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疫情加速餐飲新零售整體營業的飆升,而且不僅僅是一兩倍的飆升,而是十幾倍的飆升。“餐飲企業發力新零售板塊的關鍵在于,如何精準把握客戶的消費場景,以及更精準地進行研發產品。”他還指出,在我國擴大內需,促進雙循環的背景下,深化供給側的結構性改革是大勢所趨。推動餐飲零售化、培養新型餐飲消費的做法,就是以供給側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為促進市場經濟高質量發展起到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