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屆Interwine 中國葡萄酒展團展商回顧
隨著外海各大葡萄酒大賽陸續揭曉評審結果,中國葡萄酒不出所料將迎來獎項豐收的一年。7月,Decanter世界葡萄酒大賽(DWWA)2021年的賽事結果公布,中國收獲了至今最高紀錄的156枚獎牌,一款干白葡萄酒奪得“白金獎”,另有四款單一品種酒奪得金獎。往前的5月,IWSC公布評審結果,中國葡萄酒奪得2個金獎、47個銀獎的佳績,給評審委員會留下深刻印象。
與海外大賽頻頻斬獲重要獎項相比,中國葡萄酒在本土市場依然處在深度轉型期。據國際葡萄與葡萄酒組織(OIV)報告,2020年中國葡萄酒產量約為6.6億升,相比2019年下降16%,這是連續第四年產量下降。除去疫情影響的因素外,產量與銷售收入的連續下滑無疑反映出中國葡萄酒產業所承受的壓力。
今年澳洲葡萄酒退潮留出巨大的市場空白,當時有聲音指出這是國產葡萄酒進一步發展的良好機遇。但是從后續的市場報告來看,直接的獲益者是法國葡萄酒、智利葡萄酒、意大利葡萄酒等進口葡萄酒。如果說國潮興起是當下主流,消費者對國貨國酒的認可度正在提升,那中國葡萄酒為何陷入這個“叫好不叫座”的局面?
國產葡萄酒起步并不晚,而且有著市場的先入優勢。但是在國內葡萄酒市場發展的早期,整個行業的宣傳推廣并沒有結合我們自己的歷史和產地等實際情況來突出自身的亮點;同時在急于做大蛋糕的前提下,質量往往要給產量銷量讓步。此后當國際貿易之門打開、進口葡萄酒開始涌入,其針對性的市場宣傳成功將“高端”、“精品”、“高品質”的標簽貼在了自己身上。而中國葡萄酒留給大多數消費者的,只有主打性價比的入門級葡萄酒這一印象。
中國葡萄酒要回應進口葡萄酒的挑戰,先要扎穩根基做品質,然后就是打造品牌講好自己的故事。從近年在各項大賽的獲獎情況來看,國產葡萄酒顯然正走在一條品質提升的快速通道上,以精品酒帶動整體發展的趨勢非常明顯。品質提高了,接下來就是要打造屬于中國葡萄酒的企業品牌和產區品牌。
目前,國內各葡萄酒產區紛紛發揮自身優勢,鋪就屬于自己的品牌之路。國家葡萄及葡萄酒產業開放發展綜合試驗區落戶寧夏,“國字號”招牌標志著寧夏賀蘭山葡萄酒產業進入國家戰略。山東煙臺制訂出臺了《煙臺葡萄酒產區保護條例》,提出將促進葡萄酒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朝500億元產值邁進。有著中國“冰酒之鄉”的吉林通化發布了鼓勵葡萄酒企業參加國際知名酒類大賽的政策。懷來縣申請的“懷來葡萄酒”已獲批“地理標志證明商標”,迎來了懷來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的“零”突破……種種跡象表明,產區和地方政府都在為提升葡萄酒產業的知名度和附加值而不斷努力和前進著。同時,各酒莊酒企也通過參加具有影響力的葡萄酒大賽和酒類展會等方式打造傳播自身品牌。
Interwine中國葡萄酒產區展團
作為國內最早的專業國際葡萄酒烈酒展覽會,Interwine深深植根于中國葡萄酒產業,與中國葡萄酒產業互相支持、共同成長。Interwine與中國各葡萄酒產區、酒莊酒企均保持緊密的合作關系。在各屆展會上,中國葡萄酒產區展團總是閃亮全場的焦點之一,各酒莊酒企的展位上也總是賓客如潮。
Interwine中國葡萄酒展商
將于10月28-30日舉辦的第27屆中國(深圳)國際名酒展將是中國葡萄酒深挖國內市場、開拓國際市場的最佳助推器。圍繞精品化為核心打造的深圳國際名酒展完美契合中國葡萄酒的發展潮流。展會將以國際化、市場化、品牌化為方向,全面提升中國葡萄酒產品的吸引力、競爭力、文化力,講好中國葡萄酒的故事,為國產葡萄酒打開嶄新的機遇之窗。
10月28-30日
深圳國際會展中心
Interwine Shenzhen
第27屆中國(深圳)國際名酒展
打造中國葡萄酒品牌名片
讓中國好酒走向世界
讓世界好酒走進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