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飯蒸黃豆、開水就饅頭,15年前農村地區學生的營養狀況堪憂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原副理事長 盧邁:15年前,我們在廣西都安調查的情況是孩子們住在學校,但是他們每天只能吃米飯和蒸黃豆。在西北,他們只是上課帶著饅頭喝水。經過測算,這些吃的東西只能夠滿足他們60%-80%的熱量,蛋白質、脂肪、微量元素,還有維生素都是缺乏的,體現在孩子的身高。疾控中心有一項研究,2006年,農村的孩子13歲只相當于城市孩子11歲的身高,差兩個年齡段。
不光是身高差,各方面的營養差,學生上課都沒有精神。有的孩子說,在上早操的時候都會有學生暈倒,一天吃兩頓飯這樣的情況也很多。所以孩子們在學校里,只是糧食增產不行,還需要有公共服務,給他們做飯,讓他們能夠吃飽,能夠有營養餐。
一頓“營養餐”,除了能讓孩子長高,還能提高學習成績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原副理事長 盧邁:我們看得見的是身高,看不見的是大腦里邊的變化。饑餓會使孩子在大腦的多個部分都會受到影響,比如說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負面情緒會比較多,以及道德感會降低。
自從有人關愛,有人給他們做飯,能夠吃到營養餐以后,他們課堂上的注意力會更加集中,他們的身體素質會更好,非認知能力也提高了,學業成績也改善了。
每人每天5元錢,對于欠發達地區的孩子來說夠嗎?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原副理事長 盧邁:我們是做過測算的,5元或者說原來的4元,它能夠滿足孩子基本的營養需要。一頓午餐有800多大卡熱量,有27克的蛋白質,還有維生素、微量元素,大概都能夠滿足,欠缺一點鈣等等,需要用其他方式補充。
城市的大師傅曾經在貴州一所小學里做過一頓飯,一頓飯是一葷兩素,一個湯,4元能夠做下來。城市的4元可能不夠孩子的點心錢,但是農村的4元,他們最需要的是一個饅頭,這是邊際收益最高的。
“十年營養餐改善計劃”如何確保食品安全、資金安全?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原副理事長 盧邁:供餐現在是兩種形式,①學校自己的食堂供餐。②由公司操作集中供餐,但教育部不主張這種模式。
整體來說,過去10年,我們國家在廣大農村地區實行學生營養改善,應該說食品安全得到了保障,沒有出現重大的事故,財務安全也是保障的,如果和國家花了2000億在營養上相比,中間發生了1.7億的問題,而且已經得到糾正,過去兩年里頭沒有再發生這種情況,這些都是可控的。但是我們一定要控制,不要讓市場來解決這個問題,這是公共服務,食堂供餐是最有效的辦法。
“農村營養改善計劃”走過十年,未來還需通過立法把孩子的健康放在優先位置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原副理事長 盧邁:“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已經實施10年,根據這個情況完全有條件通過立法把資金的問題明確下來,把中央地方的責任明確下來。從4元提高到5元,用了7年時間,這個時間是太長了。
財政永遠都會有困難,無非什么是優先項的問題,是廣場,是美化城市,還是孩子身體健康、孩子營養。靚麗的城市可能是看得見的,而孩子身高,孩子在學校的表現有可能是看不見的,但后者是實實在在的,是我們長遠發展所必需的。
“十年營養餐改善計劃”,除了成績之外,還看到哪些希望?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原副理事長 盧邁:10年改善了近3800萬孩子的營養狀況,他們現在都已經進入高中了,還會有4000萬在未來10年的項目里,這些孩子沒有挨過餓,課堂上沒有說餓得不行,沒有饑餓的記憶,他們更健康、更陽光,學習更好,他們是我們未來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主力軍。
“農村營養餐改善計劃”的資金回報是1比5,學前教育階段兒童也應納入計劃中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原副理事長 盧邁:現在農村幼兒園一般都建在小學的閑置教室,就是哥哥姐姐吃飯時他們就放學了,他們就得看著哥哥姐姐們吃飯,很不合理。貴州省掏錢給設在小學里的幼兒園,也提供3元的營養餐,這種做法是對的。
另外除了營養和健康以外,孩子早期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國家花了2000億在營養上,我們測算過,這個回報應該是1比5,有1萬億的回報?,F在對于這些缺少父母的關愛,缺少早期教育的機會的孩子,應該給他們提供幫助,要花這方面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