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課程建設,健全勞動教育課程體系。嚴格落實勞動教育必修課,筑牢勞動的課堂主陣地;促進勞動教育與各學科的深度融合,在其他學科教學中不斷滲透勞動觀念,加大動手操作和技能訓練。與“三個課堂”活動相結合,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動手能力。
——抓師資配備,做好專兼職教師培訓。實施勞動教育教師培養工作,開展“341”浸入式培訓、“365”全員教師提升,配備專職勞動教育教研員,定期對學校勞動教育進行業務指導,同時開展相關交流研討、組織教研活動,促進勞動教育教師專業化。建立專兼職結合的勞動教育教師隊伍,充分調動社會力量,挖掘人才資源,鼓勵社會能工巧匠、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等擔任兼職教師,努力打造一批臨渭勞動教育名師。
——抓基地建設,充分發揮勞動教育育人功能。不斷加強中小學勞動教育基地建設,積極探索勞動教育基地創建、管理、運行機制,推進勞動教育實踐基地的健康發展。目前,全區已建成“四園一基地”(渭南葡萄產業園、渭南航天生態園、渭南桃花源民俗文化園、渭南軍事博覽園、渭南花卉苗木基地),確立了渭南市示范性綜合實踐基地、渭南葡萄產業園勞動教育實踐基地、渭南市赤水鄉村勞動教育基地、渭南3D打印產業培育基地、瑞夢印務廠區等10個區級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同時充分利用現有渭南市示范性綜合實踐基地、臨渭區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等實踐場所,推動學校陣地與社會基地之間的銜接互動。
——抓三方協同,拓寬勞動教育實施途徑。與校內活動相結合,不斷探索勞動教育新模式、豐富勞動教育形式,拓寬勞動教育渠道。與校外實踐相結合,結合區域資源、師資力量、學生需求、學校特色等因素,積極開發開設家政、木工、烹飪、農作物加工、采摘、手工、園藝、非物質文化遺產等勞動教育內容。與家庭教育相結合,充分發揮家庭教育在學生勞動習慣養成、勞動品格形成、勞動技能提升等方面的基礎性作用。
——抓評估督導,促進勞動教育持續發展。依據《臨渭區新時代中小學勞動教育實施方案》,制定《臨渭區中小學勞動教育清單》,出臺《臨渭區中小學勞動教育質量評價考核細則》,全區將勞動素養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制定學生勞動教育評價標準與評價指標,構建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的評價模式,同時,將勞動教育納入中小學責任督學掛牌督導內容和學校綜合考評中。
目前,臨渭區共建立校級勞動教育基地110個,培養專職勞動教育教師120余名,兼職勞動教育教師200余名。打通了學校與社會、教育與生活的圍墻,實現了勞動教育全區推進、全面開花。2021年4月,臨渭區被教育部認定為“全國中小學勞動教育實驗區”。
臨渭區教育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將持續深化以學校為主導、家庭為基礎、社區為依托的勞動育人途徑,拓寬勞動教育形式,完善勞動教育評價體系,不斷探索新方法、新路徑,全力繪就臨渭勞動教育發展新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