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體制機制,明確職業教育改革方向。召開全區職業教育大會,印發《自治區職業教育發展“十四五”規劃》《自治區黨委辦公廳、政府辦公廳關于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寧夏開放大學綜合改革方案》《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工作的實施意見》《職業院校專業建設管理實施細則》《職業院校教材管理實施細則》《現代職業技能公共實訓中心共享管理辦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進一步明確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目標任務和一系列含金量高、可操作性強的政策措施,不斷完善教師隊伍建設、1+X證書改革、專業備案、教材管理、實訓共享、學分銀行、社區教育等制度,以制度建設推動職業教育改革發展。
調整優化結構,提升職業教育辦學水平。實施中職招生“兜底政策”和高職擴招計劃,2021年全區高職院校招生2.4萬人,同比增加6.18%;中職學校招生2.8萬人,同比增加7.52%。遴選建設5所自治區高水平高職學校、13個高水平專業群和8所中等職業教育優質校、20個優質專業群,著力培育建設一批高質量的職業院校。實施村兩委主要負責人學歷提升計劃,第一批選錄839人。辦好職業院校技能大賽,2021年全區職業院校技能大賽設置賽項170個,緊密對接自治區九大產業崗位技術要素,參與學生5000余名。辦好職業教育活動周,以“技能,讓生活更美好”為主題,開展職業技能展示展演、廣場專題文藝匯演、中小學生職業技能體驗、企業家進校園、“十大工程項目”五類人才論壇等活動。結合“雙高”“雙優”建設,組織校長教師深入職業院校開展互觀互評互學活動,著力提高校長和教師的素質能力。組織20批次職業院校校長(院長)和管理干部高級研修班,累計培訓校長、教師2500余人。
聚焦產業發展,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自治區教育廳、發改委等部門認定公布并掛牌10個現代產業學院,與開發區、企業、行業、院校等28個單位重點合作共建。遴選組建20個行業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政企校等方面參與600余人。遴選公布職業院校與28家企業共建共用教師實踐培訓基地11個、培育第二批教師教學創新團隊15個,遴選高職院校專業教師、中層干部與企業管理人員開展互派干部掛職工作。開展企業家進校園活動,舉辦優秀企業管理者宣講活動12場次;組織職業院校校長(院長)進企業活動,12所高職院校校長(院長)進企業800余次。
推進“互聯網+職業教育”,提高信息化應用水平。投入4200萬元建設職業教育大平臺,統一建設智慧門戶、智慧教學、實訓管理、教師培訓、大國工匠、企業空間以及資源中心1個門戶6個應用,打通學校與學校、學校與企業之間壁壘,實現優質教學資源的匯聚和共建共享。建設中職學校信息管理系統,優化中職招生錄取系統,集合中職與技工、公辦與民辦、本地與外地學校招生于同一平臺,規范招生行為,強化監管和服務。持續加大信息化管理人員培訓力度,已舉辦培訓班3期,累計培訓人員11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