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夜茶”難喝
旭日升冰茶又悄然停產了,在被匯源集團收買兩年半之后。2011年2月23日,匯源集團對外揭露宣告收買旭日升,一是因為旭日升冰茶從前是國內最大的茶類品牌,一度占有70%茶類飲品的商場,被稱為“冰茶開山祖師”,它身上承載著“70后”、“80后”們的回想;二是它其時剛剛被組成沒多久,又被匯源買下重組。
旭日升冰茶停產的音訊,在征詢策劃界人士、“集成贏銷模庫”創建者崔濤看來,好像一點都不意外。“這些意外被我悉數言中。”崔濤說。
相同,北京福來品牌推行參謀安排首席參謀婁向鵬在其時也曾表明,“這一方面可以為匯源拓荒一條賣茶的生意通路,另一方面因為旭日升現已是隔夜茶,不太好喝是必定的”。
在其時,打上了匯源朱新禮痕跡的旭日升冰茶出路喜憂參半,能夠憂還要多一些,只是沒人想到答案會來得如此之快。
閱歷過對旭日升從期望到絕望結尾沒有希望的貴州黔南區總署理肖寧也有同感。
“我想以我的閱歷通知咱們,旭日升這個品牌極好、商品也沒有疑問,有疑問的只是這個品牌的運作者,他們是不是真的想做好這個品牌。”他說。
肖寧是在2010年7月份將旭日升上架的。在那之前,大家簡直淡忘了這個“從前帶來許多夸姣回想的品牌”。
“小時分我最愛喝旭日升冰茶,那種滋味和感受,我一向沒有忘掉。”跟許多“70后”、“80后”的人相同,即使生活在偏僻的西南區域,肖寧也能喝到旭日升冰茶,“那時分它太火了。”他說。
也因而,他在參加2010年糖酒會,看到有人在高調宣揚旭日升的時分,便下了決計要在貴州黔南署理這個品牌。
“其時,旭日升還沒有被匯源收買,仍是灌裝方式。在糖酒會上,旭日升飲料系列商品的宣揚很高調。”他通知新金融記者。那之后,他們在山東、浙江、河南、安徽、湖北、貴州展開了招商會,“東山再起”的情勢,讓來自全國各地的經銷商和“河北中社新旭食物開發有限公司”、“北京旭日升世界貿易有限公司”、“旭日品牌開發辦理效勞有限公司”簽定了署理合同。
“這些經銷商大都是小到一個縣(市)大到一個區域的署理。”肖寧說,6月份開端,旭日升飲料系列在一部分城市全部上市。
十幾萬的貨將庫房都堆滿了,貨架上從頭擺滿了旭日升冰茶,全部預備就緒。可是,讓他們意想不到的是,2010年8月,他的商品上架只是一個月時刻、招商會也才剛剛完畢,旭日升冰茶在全國商場就呈現了滯銷。
“滯銷的緣由有許多,品牌效應過氣了、口味不適合其時的干流花費集體了,尤其是廠家,對商場毫不上心,許諾過的廣告和推行活動都不了了之。”肖寧介紹,公司在合同簽定和口頭(包含公司的招商廣告)許諾對商品廣告宣揚的投入和贈品以及物料的撐持沒有實現,致使商品在同年8月份就滯銷,商品積壓在庫房發不出去資金被套牢。其時的情況讓肖寧虧本了近20萬元。不僅是他,整個貴州、浙江、江蘇等地的經銷商情況都是如此。
為此,他聯合另外區域經銷商跑了3趟河北,想要為自個討回公道。可是,現實讓他們驚奇。因為此刻的“河北中社新旭食物開發有限公司”、“北京旭日升世界貿易有限公司”、“旭日品牌開發辦理效勞有限公司”現已在預備賣出旭日升。所以他們遭受了“踢皮球”。
“其時擔任這一塊的是劉鴻祥,他擔任和咱們簽的合同,可是過后別人都很難找到。”肖寧說。劉鴻祥后來隨旭日升品牌進駐到了被匯源收編后新建立的茶水事業部,但2011年至今,外界簡直沒有見過他。
2010年末,得知旭日升被匯源收買,肖寧等經銷商們曾找到匯源茶水事業部,被奉告“補償不關匯源的事”。
“從那時起,咱們即使不賺錢,也堅決不再和匯源旭日升協作,其時貴州等好幾個省份和區域都對這個品牌封閉了大門。”肖寧表明。不過,對此他很惋惜,用他的話說,“這么好的品牌因為人為的緣由被逼受到了損傷”。
半道夭亡
崔濤在談起匯源收買旭日升時,曾指出匯源此舉的意圖,一是收買另一個民族品牌給自個“提氣”;二是為了炒作新聞;三是為了給自個“解渴”。
“提氣、解渴”是匯源收買旭日升之后從頭擬定的廣告詞。而所謂“解渴”,崔濤解說,則是因為茶飲料的日益壯大,直接搶了匯源果汁的“果汁碗”,旭日升冰茶這個中國茶飲料“開山祖師”扮演的人物,實際上是一個“攪局者”,意在把茶水攪渾,好讓匯源的果汁主業好過一點。
不過,其時匯源董事長朱新禮則對外表明,“這次收買旭日升后,將把匯源旗下全部茶種類都別離出去,進行雙品牌運作,往后將大力開發茶商品”。意在好好運作旭日升。
崔濤的預言結尾成真,可是朱新禮也沒有食言。因為收買之初,匯源新建立的茶水事業部的確做出了一些成果,可是怪就怪在他們功敗垂成。因為從安排架構計劃上,旭日升項目由新組成的茶水事業部獨自運作,團隊均為全新建立,這就意味著全體的出售網絡建造全部都要從頭開端。
據知情人士介紹,匯源2010年9月份就現已在策劃怎樣推行這款商品了,其時外界還沒有人曉得匯源要收買旭日升。他們請到了東方盛思推行參謀有限公司做策劃,而東方盛思集團董事長胡世明是匯源的前辦理層人員。他表明,對匯源此舉盡管持有自個的觀念,可是仍是積極地參加了策劃推行活動。
約請胡世明的是匯源果汁集團副總裁兼茶水事業部總司理張建秋,也是胡世明的前領導。他通知胡世明:“往后,‘旭日升’將作為獨立的商品品牌,由匯源旗下的子公司來運作運營。如今立刻開端預備進入旭日升品牌復出的榜首個新品開發期間。”
閃電般的重組讓胡世明有點措手不及,不過很快,他仍是拿出了自個的計劃。榜首步即是策劃新的廣告詞,“旭日升冰茶,解渴提氣!”這個后來的廣告詞即是他們的著作。
隨后,從頭計劃商品包裝、舉行媒體發布會、發動全國招商活動,匯源茶水事業部依照東方盛思供給的策劃思路一步一步走。而在這個過程中,他們也抓住了一點,那即是“復古”。
在商品包裝計劃上,他們選定匯源全新的保齡球形瓶,并需求計劃師盡量連續旭日升之前的經典藍色,以更多地勾起花費者兒時的回想。
而在媒體發布會上,他們的案牘《匯源收買旭日升,強勢進軍茶飲商場》也招引了足夠多的眼球。胡世明表明,自2011年2月底,每天接到的招商電話讓匯源茶水事業部的幾名客服忙得暈頭轉向。
胡世明曾回想,在2011年3月的招商會上,他把主題定為“還要那個滋味,旭日升冰茶回想之旅”,這一點招引了河南、江蘇、山東等多地經銷商前來談協作。
招商會一共策劃了5輪,至4月中旬,首輪招商回款超越4000萬元,協作經銷商超越240家。至5月底,以山東、河南、河北為中心商場的終端網絡建造按計劃完結,方針商場終端鋪貨率超越了60%。
“這對一個新入市的商品,乃至還有不少曩昔遺留疑問的商品來說,可謂發明了奇觀。”胡世明表明。此刻的旭日升運作團隊熱心非常高漲,據回想,其時許多區域司理為協助客戶拓寬商場,每天作業到晚上8點。
可是,這種局勢也只是繼續了一年。據了解,2012年下半年開端,匯源集團調整安排架構,東方盛思退出匯源,張建秋也被調離,分擔全國推行作業榜首副總裁,旭日升事業部吊銷合并到匯源的大推行團隊中。至此,旭日升又開端走上了下坡路。
“我為旭日升的撤合而傷感,因為我曉得,像匯源這樣計劃的龍頭企業,一個新式的成長型項目在沒有獨立團隊操作的情況下,很簡單得不到額定重視而受到影響,乃至半道夭亡。”胡世明說。
淪為犧牲品
今日的商場上早已難覓旭日升的蹤跡。12月24日,匯源集團有關人員通知新金融記者,匯源的茶品生產線現已停產。衡水匯源食物飲料有限公司有關擔任人也表明,停產有一段時刻了,詳細緣由不太理解。
關于這樣的結局,崔濤僅表明,“全被我言中了,其他的無需多言”。兩年前,他曾表明,如果把匯源集團的戰略意圖理清了,也就理解旭日升冰茶滯銷都是匯源意料之中的“疑問”,因為果汁才是匯源重視和開展的重心,關于匯源來說,旭日升冰茶能否做大做強,能夠并不太重要。
關于經銷商們來說,早在2011年下半年,他們就閱歷了跟一年前肖寧遭受形似的情況:后續廣告和推行跟不上,商品賣不動。
與經銷商們的焦慮比較,其時的匯源集團卻沒有為此表現出太多重視。盡管匯源為此專門建立了茶水事業部,而且開始的匯源茶水事業部在推行策劃公司的協助下的確取得了發展,可是沒過多久,匯源就吊銷了這個部分,合并到匯源的大推行團隊中。
用胡世明的話說,他以為其時旭日升現已走向了正軌,無需他再多作停留。可是,他沒想到,即使走向規范的旭日升,結尾仍是被扔掉。
再次回憶匯源收買旭日升的畫面,胡世明以為主要有兩方面要素,其一是衡水市政府為匯源在衡水出資并收買旭日升品牌給予無窮的配套性方針攙扶,從行動上打動了作為扛果汁業大旗的匯源集團董事長朱新禮;其二是匯源這些年為預備果汁果樂新品上市而大舉出資上馬了許多具有世界搶先水準的加氣飲料生產線,而旭日升當年紅遍全國的冰茶商品,即是這種加氣型飲品。
而依照匯源的開始計劃,集團層面并不預備為此項目投入更多的資源,包含商場發動也需求從年度項目總出售奉獻中計提35%來付出,前期撥給項目組的商場發動經費僅有200萬元。而且,因為從安排架構計劃上,旭日升項目由新組成的茶水事業部獨自運作,團隊均為全新建立,這就意味著全體的出售網絡建造全部都要從頭開端。看似龐然大物的港股上市公司、果汁業龍頭匯源集團,旭日升茶飲項目可利用的資源竟然寥寥無幾。
而從職業視點剖析,彼時的茶飲料商場上,康師傅占有50%的比例、一致30%,再除掉娃哈哈、農民山泉等其他品牌,留給旭日升的也微乎其微。匯源沒有全力運作,結尾也只能慘白收局。(食品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