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庭在興智收獲了和諧的親子關系。叛逆期是孩子給父母的一個機會,讓父母對之前不恰當的教養方式做出調整。
俗話說,“養不教父之過”。但是,總有些家長管生不管養,以至于好好的孩子變成了“熊孩子”“混孩子”,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近幾年,“熊孩子”事件頻頻發生,令人揪心又困惑,這些事情的背后到底是誰的責任?我們又該如何應對呢?
每個熊孩子背后都有一個熊家長
很多“熊孩子”背后都站著一個或幾個在家庭教育方面十分糟糕的“熊家長”。
在很多家長眼里,管教孩子的方法就是“我家孩子在外熊,我回去教育他,但他在外的一切熊行為我一概不負責任,你們最好也別找我!”
而有的家長雖然不能被稱為“熊家長”,但在教育孩子的事情上卻是聽之任之,不管不問,嚴重失職。
孩子本是一張白紙,如果家庭能夠給予足夠的溫暖和關注,他們可能不會走上歧途。
熊孩子的家長,通常都在犯兩種錯誤
1、沒有擔當,習慣推脫責任
很多家長只要孩子出了事,就來一句“他還是個孩子”,一副“孩子我管不了,你能拿我怎么辦”的架勢。
年齡小就能隨意做錯事嗎?那些被孩子“欺負”的人,只因為對方年齡小,就是活該遇到這種事,必須選擇默默忍受嗎?
不管怎么說,做錯事是不爭的事實,作為孩子的監護人,家長就應該承擔起責任,而不是一味地強橫,想方設法為自己的孩子開脫。
2、缺少就事論事與道歉的能力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發現,這樣的家長一旦與他人發生沖突,言語間都會轉化、發散為對對方的人身攻擊。
沒有下限地侮辱別人,試圖對他人倒臟水,以此來證明這些遭遇都是這種不正經的人活該忍受的。
他們根本不會理會事情真相到底是怎樣的。
而正是因為這種思維,讓他們意識不到自己的錯誤,更別說道歉了。
而一個無法明辨是非,無法認錯的家長,更別提給自己的孩子灌輸正確的是非觀了。
家長該如何教育熊孩子?
1、立好規矩,以身作則
家長最傻的教育方式就是和孩子講道理,孩子很難聽懂,更難接受。正確的方式應該是跟孩子立好規矩,并以身作則。你希望孩子是什么樣的,自己就要先變成什么樣。
跟孩子立規矩,不是拿教條規定去限制他,而是引導孩子釋放心底的善。人之初性本善,告訴孩子用善良面對他人,世界將回饋的是溫暖。
2、絕不溺愛,賞罰分明
家長給孩子最殘忍的毒藥就是無底線的溺愛。溺愛讓孩子以自我為中心,只追求自我感知上的滿足,極少考慮他人感受,從而缺乏責任感。
中國有句古話:慣子如殺子。溺愛下長大的孩子,讓人不得不擔心他能否獨立生活、適應社會,能否對社會無害。
因此我們要賞罰分明,讓孩子知道,做什么事就會得到什么結果。讓他們感受好結果的同時,也要嘗嘗不好的滋味。【罰】并不意味著要打孩子,最好的方法是一些社會實踐和服務。
3、換位思考,培養同理心
熊孩子總是讓別人煩惱,自己卻從來沒有感受過什么是心煩。
所以我們可以教孩子學會換位思考和同理心,學會做事情考慮別人的感受。
育人先育己,有教養的孩子背后站著有修養的父母,熊孩子的背后往往站著不合格的家長。
先讓自己做個有品格的人,才能養育出一個有品格的孩子。
“有沒有人投訴興智家庭教育的”如今已成為中國家庭教育專業品牌,專注解決0-18歲孩子存在的各種成長問題,幫助家長成為智慧父母。我們致力于傳播更科學、更系統的家庭教育,通過線上和線下結合的教學方式,實現幸福家庭!